宜昌至城陵矶段科考队队长、中科院武汉水生所副研究员郝玉江博士表示,从江豚生存环境的优化、生育期的漫长、怀孕生子的不易等角度分析,江豚的增加需要一个长时间过程,短期内无法实现大规模增长,更不会出现暴增情况。
4月24日早上,“福久”先吐会儿水,再转圈圈。6月9日18时15分,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白鱀豚馆饲养的雌性长江江豚(以下简称江豚)“福久”顺利分娩,产下一头体长约70厘米、体重约5公斤的雄性小江豚,编号:F9C24,为人工繁育长江江豚家族再添一名新成员。
6月9日18时15分,武汉白鱀豚馆饲养的雌性长江江豚“福久”顺利分娩,产下一头体长约70厘米、体重约5公斤的雄性小江豚,编号:F9C24,为白鱀豚馆的江豚家族再添一位新成员,也为长江江豚保护工作注入了新的希望。10多天来,小江豚生长状况良好,目前正在经历一个独特的“蜕皮”过程。
连日来,中科院水生所通过新华社首次公开江豚分娩全过程监控视频,权威专家走进新华社湖北分社5G传播创新实验室直播间,通过新华社的社交媒体账号在线解读,数十家媒体同步转播,吸引大量网民共同见证“国宝添丁”的特殊时刻。
原标题:江豚妈妈“福久”本月添二宝豚宝出生当天就吃到母乳 目前发育状态良好“福久”和新生小宝宝 图片来源: 武汉白鱀豚保护基金会提供每年6月是长江江豚繁殖最活跃的时期,也是江豚母子最需要人类呵护的月份。
这是中科院水生所首次线上公开江豚待产、分娩、建立亲子关系的全过程,直播将分为三场进行。从直播画面中可以看到,江豚“福久”的肚子微微鼓起,灵活地摆动着尾部绕水池周游,不时作出翻滚的动作,偶尔压低位置蹭蹭水池底部的井盖。
之间在波光粼粼的江面上,它们不断翻转跳跃,你追我赶地嬉闹、觅食,这让这些工作人员非常惊喜,纷纷表示长江十年禁渔没有白费,如今才刚开始一年多,就已经看到成群的江豚了,而这种令人激动得场面,在长江全面禁渔之前,想都不敢想。
扬子晚报网5月19日讯(通讯员 武家敏 记者 梅建明)近日,在南京江心洲处的江面上,不少市民惊喜地看见,在江水中不停地有浪花翻滚,多只江豚在江水中不断跳跃,其间突然冒出了一头江豚崽。原来是一头江豚产崽。随后,母江豚将小江豚崽驮在背上,慢悠悠地游动,而雄江豚则在旁边耐心地陪伴。
6月29日,江豚妈妈“福久”和小江豚“F9C22”在水中游动。新华社记者 肖艺九 摄编号“F9C22”!这是新出生的小江豚的编号!随着一阵血水喷出,小江豚和江豚妈妈“福久”之间连接的脐带断开,小江豚像一只炮弹,飞速地弹射出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