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有没有发现,有些我们以为是地道中国的词汇,其实是从日本传过来的?没错!很多日常用语其实是“舶来品”,只不过我们从小用惯了,以至于压根没察觉。这些词看起来那么“中国风”,背后却藏着一段有趣的文化交流史。
大家好,这里是次元日研社。这篇文章是小研的处女作呢,想想也有点小激动!闲话不多说,赶紧进入正题吧!“萌”、“治愈系”、“壁咚”、“周边”等等这些词,大家也许在平常交流时已经使用得非常自然了,有没有想过其实它们的词源是来自日本呢。
在日本明治维新以后,从上至下开始全面西化,对于一些新生事物,接受的也相对较快,因此,在清末民初,很多叫法和定义都受到日本的影响,一些文人政客,也都有到日本留学的经历,例如康有为,鲁迅。那么,在如今,有哪些词最初是来自日本翻译呢?
2008年,《上海文学》杂志刊登了一篇文章,作者认为,我们今天所使用的社会和人文科学方面的名词术语中,有70%是从日本输入的。著名知识分子矮大紧也在其网络节目中表示:至少一半的词都来自日本。后来,这些结论变成了,现代汉语70%的词汇都是从日本输入的。
于是日本人那时就乘船来中国学习文字,顺便也学习了中国的政治体制,在日本也搞起了皇帝制。于是日本人能用汉字读汉语的书籍史料,但怎么把汉文字和日语发音结合起来呢,这个问题让日本人头疼了很久,终于他们创造了万叶假名的方式来解决。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北京12月9日电 题:作为懂中文的学者,想把中国的新词介绍到日本——专访东京大学综合文化研究科教授、东亚艺文书院院长石井刚中新社记者 崔白露今天,随着中外文化交流日益深入,越来越多国际学者将目光投向中国,追溯中国历史,译介中国经典,研究中国文化,架起知识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