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俄罗斯阅兵中,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仪仗队时隔5年再次亮相莫斯科红场。此前的彩排中,他们迈着整齐的步伐,用俄语高唱《喀秋莎》,惊艳了俄罗斯街头,被中国网友称为“中国第一门面担当”。实际上,这首苏联歌曲创作灵感来自中国,背后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在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你永远不知道下一秒“火”遍网络的会是什么?这几天,随着俄罗斯在日本东京奥运会受到的不公平待遇以及美国、立陶宛妄图制裁俄罗斯,竟然催生了苏联二战时期经典歌曲《喀秋莎》再一次火遍了网络。网友们更是在文案中写道:据说德国人在这首歌里就没有赢过。
当听到“Пусть он вспомнит девушку простую/Пусть услышит,как она поёт/Пусть он землю бережёт родную,А любовь Катюша сбережёт”时,全师官兵像是被注入了神奇的力量,变得斗志昂扬。
此时,苏联红军在前线与日本人在张谷峰地区进行军事冲突,一位苏联诗人伊萨科夫斯基便以此真实事迹为创作灵感,谱写了这首喀秋莎,后经过勃兰切尔把她谱写成为歌曲,将姑娘对丈夫的深情与前线战士的英勇所结合,直到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这首歌才彻底。
新京报讯(记者周慧晓婉)12月6日,首部在内地上映的3D坦克大战电影《猎杀T34》在海南岛国际电影节期间举行首映礼,同时中文主题曲MV也在现场曝光,这首《喀秋莎》由王太利、王婉辰父女档联手深情献唱,“筷子兄弟”成员王太利亲自操刀改编。
有网友拍到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队在红场彩排时,现场唱起了《喀秋莎》。北京8家医疗卫生机构负责人被约谈 北京两次召开约谈会,就院感防控工作,对中日友好医院、北京世纪坛医院、北京市慧慈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等医疗卫生机构负责人,以及东城区、海淀区、朝阳区、大兴区、平谷区政府分管领导,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领导和市医管中心负责人进行约谈,要求各医疗机构对照北京市院感防控措施,认真查找问题、立行立改。
世界名曲《喀秋莎》,普京在台下看呆了《喀秋莎》是一首非常有历史文化底蕴的歌曲,诞生于苏联时期,广为传颂。对老一辈的俄罗斯人来说,它不仅是一首歌,更是一种回忆,一个苏联的文化符号。对于过去和现在的俄罗斯它亦有着历久弥新的意义,就像我们的《茉莉花》,广为传颂,成了我们的一种文化符号。
据塔斯社、俄罗斯共青团真理报等俄媒当地时间28日报道,在28日塞尔维亚对喀麦隆、26日美国对英格兰等比赛前,都有卡塔尔管弦乐队在场馆外演奏起《喀秋莎》等苏联时期经典名曲,吸引了现场不同国家球迷的诸多关注,众人载歌载舞,不亦乐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