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江之滨,楚天的怀抱中,湖北省以开放之姿迅速发展。作为我国的交通枢纽之一,湖北的交通网络覆盖广袤大地,连接着东西南北的繁荣,这里高铁疾驰、水路畅通、航空网络打开内陆空中出海口,形成了立体化的交通体系。
长江,穿过无数的山,携带云天的路,“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千里奔腾,千里咆哮。“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是它的豪放与豁达。长江,连着广袤的湖,夹着诗情和画意,指点沙渚,抚摸绿岛,滔滔不绝东流归大海。“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是它的情怀与执着。
西江之上,长桥卧波,一条“长虹”横跨西江两岸,它就是广茂线西江特大桥。这座桥地处广东省肇庆市,于1987年4月1日开始运营,全长1621.858米,为公路、铁路两用特大桥梁,分上下层,上层走汽车,下层跑火车,是连接岭南地区的重要铁路桥梁。
作者:李晓三秋恰半,桂子飘香。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中秋,如约而至。此时的你我,无论身在北国边疆、南海之滨,还是久别乡梓、远居海外,当明月高悬、千里澄辉之时,那浓厚的乡土情、家国义便会在心底酝酿与升腾,这是一份延续千年的情感认同,也是一股最深沉、最持久、最强劲的精神力量。
父亲说到了也进不去,啥也看不见的,她仍坚持要去,说哪怕从外面看看也行。我似乎瞥见一个农村妇女,穿着笨重的红棉袄,裹着绿头巾,双手操在袖口,正从落地玻璃窗外往里瞧。二十多年没见,她当然认不出我。客心争日月明 项圣谟《山水册》《蜀道后期》 (唐)张说 客心争日月,来往预期程。
《诗经·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译文:大片的芦苇青苍苍,清晨的露水变成霜。我所怀念的心上人啊,就站在对岸河边上。逆流而上去追寻她,追随她的道路险阻又漫长。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仿佛在河水中央。
滚滚长江,一路向东而去,途经的城市有许多,但是,要论与长江的羁绊,恐怕没有哪座城市,能比得上武汉。从以前熙熙攘攘、川流不息的码头,到现在游人如织、风景秀丽的江滩,武汉人在长江边,看江上风起云涌,赏天边日升月落。
■ 叶梅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这两位的诗写透了中国古人的气质,正如韩愈所言:“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梅花这一中国文化的象征当然也少不了他们的吟诵。李白咏梅的诗虽然不多,但在他只是惊鸿一瞥,便让后人赞绝不已。“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
来源:【新乡日报】汨罗江畔,烟波浩渺。两千年前,屈原纵身一跃,将生命融入滔滔江水,却将精神永远镌刻在中华民族的记忆深处。今日,我们以"江园"之名,重现这位伟大诗人的精神家园,不仅是对历史的致敬,更是对当代精神的深刻反思。
1927年,中国革命处于危急关头,毛泽东的心境极其复杂,《菩萨蛮·黄鹤楼》是毛泽东诗词中写得最为凝重沉郁的作品,表现了青年毛泽东在中国革命遭遇重大挫折时的苍凉心境和坚定意志,体现出毛泽东壮怀激烈和愈挫愈勇的政治家品格。
新华社武汉6月15日电 题:英雄城里迎知音——解码江城武汉的文化自信样本新华社记者惠小勇、李鹏翔、梁建强、熊琦江汉壮阔,百湖多姿;四方贯通,九省通衢。浩浩长江水,巍巍黄鹤楼,见证武汉的千年荣光。这里大江腾涌,重义崇礼显英雄;这里弦歌不辍,雅意诚心迎知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