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见过戴菊吗?第一次听到这个名字,不少人可能会觉得这是一种菊花,但它其实是一种性情活泼、色彩艳丽的小鸟。戴菊鸟头顶长着一绺橘黄色的羽毛,酷似戴着一朵小菊花,因此得名。近日,不少市民都在北京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捕捉到了戴菊的身影,还有摄影师拍下了“戴菊开花”的可爱瞬间。
您见过戴菊吗?第一次听到这个名字,不少人可能会觉得这是一种菊花,但它其实是一种性情活泼、色彩艳丽的小鸟。戴菊鸟头顶长着一绺橘黄色的羽毛,酷似戴着一朵小菊花,因此得名。近日,不少市民都在北京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捕捉到了戴菊的身影,还有摄影师拍下了“戴菊开花”的可爱瞬间。
戴菊是一种非常可爱的小型鸟类,体型与柳莺差不多,甚至更小一点。它头顶正中有一缕黄色羽冠,雄鸟是橘红色的,冠羽打开的时候头顶就像戴着一朵菊花,十分漂亮,可惜很难拍到,可以说拍到戴菊开花是拍鸟人的梦想之一。别说戴菊开花很难拍到,就是拍到戴菊无遮挡的全身照都很难。
来源:光明日报 《风乎舞雩:元大都踏查记》 李零 著 湖南美术出版社 元代金水河,本图为图书出版后作者新改。 元大都50坊,本图为图书出版后作者新改。 北京白塔寺大觉宝殿、七佛宝殿、白塔。张南金摄/光明图片 编者按过去几年,北京大学教授李零一直在“身边访古”。
随气势雄浑、穿城而入的元代仪仗俑群,感受大都城的壮阔空间;水上行舟,身临其境运河的清波千里和大都的繁忙贸易;乘一艘满载运河两岸物产的货船,包括存世稀少的元青花在内的各类元代瓷器奔赴大都……“大都:元代北京城”中国大运河博物馆“运河城市”系列特展将于5月18日开展,勾勒大都建制风貌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元代各窑口瓷器组合展出。 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供图大运河沿线城市是大运河文化的重要载体。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以此为线索策划了多项展览,《大都:元代北京城》是系列展览中的重头戏,来自22家文博单位的200余件(套)珍贵文物,带领观众领略元大都的壮阔和风华。
今年5月,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一则微信推送《元大都文物最集中的特展即将开幕》引起广泛关注,推送介绍的“大都:元代北京城”展是该馆“运河城市”系列展览的延续,分为大汗之城、河润大都、大都风华3部分共6个单元。
崔家窑水库看金眶鸻,上庄水库看翠鸟,翠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里看鸿雁,百望山森林公园里看鵟,紫竹院公园里看鸳鸯,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里看小太平鸟……10月12日,今年第二个世界候鸟日,海淀区园林绿化局发布了《海淀区观鸟地图》,涵盖了颐和园、圆明园遗址公园、翠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等21处鸟
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呈狭长带状,全长9公里,跨朝阳、海淀两区。改造后的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创下4个北京之最和1项全国第一:最大的城市带状公园、最大的室外组雕、最大的人工湿地、最先完成北京市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的试点公园,北京也因此成为全国第一个进行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和挂“应急避难场所”标志牌的城市。集历史遗迹保护、市民休闲游憩、改善生态环境、防灾应急避难于一体的,是一座“以人为本、以绿为体、以水为线、以史为魂、平灾结合”的,有文化历史内涵的经典园林。
48块破碎的瓷片却拼出极稀有国宝远在新疆伊犁还有个“双胞胎姊妹”三个看点带你认识长得有点扁的壶景德镇窑青花凤首扁壶“凤鸟飞翔于牡丹丛之中”48块瓷片拼出的国宝1970年10月的一个清晨在通往北京旧鼓楼大街的马路上考古专家于杰、黄秀纯行色匆匆,一路前行,赶赴工地只因前一天,有工人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