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闻网2024年7月16日讯(深圳特区报记者 余海蓉 通讯吴璨)9∶37从中山附一院起飞,10∶10抵达深圳市人民医院。7月14日上午,一场有条不紊的器官航空运输任务在中山附一院和深圳市人民医院之间顺利完成。
□赖芳杰近日,深圳市人民医院通过直升机转运肺源,并成功为73岁老人开展肺移植手术。相关消息引发关注。一般情况下,业界将70岁作为是否合适开展肺移植的年龄界限。有网友认为,73岁的患者已经“超龄”,因而质疑患者身份信息和移植器官来源。
#长文创作激励计划#73岁的老人成功的进行了肺部移植。本来是值得庆祝的事儿,但却遭到了网友们的质疑。7月14日上午,一位73岁的老人在深圳人民医院等待医生对他进行肺移植手术。同一时间广州中山附一院。一个刚刚从脑死亡捐献者身上摘除的肺器官,被拿到了一架直升飞机上。
近日, 深圳市人民医院通过直升机从广州运送来移植器官,给一名73岁老人成功完成肺移植手术的消息引起众多关注。△ 运送直升机,图源:深圳市人民医院官网据深圳特区报,7月14日上午,一辆直升机从中山附一院起飞,耗时33分钟运送肺脏至深圳市人民医院。
极目新闻记者 郑晶晶见习记者 赵雪纯通讯员 常宇 彭继承“能多救一个就多救一个!”5月23日,今年即将毕业的24岁研究生隆星宇突发肺栓塞,最终被确认为脑死亡状态。5月24日上午,家人帮助他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捐献了心脏、一肝两肾和一对角膜,让4人重获新生,还给多名患者带去光明。
消息传来,整个医院都动员起来,医护人员迅速就位,手术室里弥漫着紧张而有序的气氛,时间就是生命,为了最大程度地保证移植器官的活性,深圳人民医院启动了直升机转运绿色通道,33分钟,这短短的数字背后,是无数医护人员的默默付出,是科技进步与人文关怀的完美结合,当承载着希望的直升机稳稳降落在医院停机坪,等待已久的医护人员迅速上前,小心翼翼地将移植器官转移到早已准备好的救护车上,时间仿佛静止了,每个人都屏住呼吸,目送着救护车呼啸而去,驶向那间承载着希望与未来的手术室。
大皖新闻讯6月27日,家住望江县吉水街道新西社区、73岁的梁子琼老人离世,但死亡不是她人生的终点。早在 2021 年,她就登记签署了人体器官捐献志愿登记表,成为一名光荣的遗体(角膜)捐献志愿者。将遗体和眼角膜捐献给需要的人,是老人的生前遗愿。
深圳新闻网2024年7月15日讯(记者 刘梦婷 通讯员 吴璨)7月14日上午,一场有条不紊的器官航空运输任务在深圳市人民医院顺利完成。这也是深圳首次通过直升机运送肺脏,从广州到深圳,整个过程仅耗时半小时。“供肺手术获取完成。”“9:37,在中山附一院起飞。”“还有半小时抵达。
2019年1月,张迪看着从小生养他的黑土地,满脸不舍。奶奶握着孙子的手嘱咐道:“你到国外留学要注意身体,不要老是熬夜啊……”张迪点点头,眼眶红红的。旁边的爸爸妈妈难忍悲情绪,直接开门走出去了。奶奶不会想到,出国留学是孙子跟她撒的谎。
封面新闻记者 田之路 周家夷来人间一趟,留下一些什么才有意义?器官与遗体捐献者们选择了造福后人,延续生命。今年的捐献纪念活动现场截至目前,全国累计器官捐献登记人数超过670万人,完成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5.1万余例,捐献器官15.8万余个,成功挽救了15万余人的生命。
在一个平凡的夏日清晨,深圳市人民医院的走廊突然变得异常忙碌。医护人员快速奔走,仿佛在为什么重大事件做准备。与此同时,在医院的屋顶,一架直升机的轰鸣声逐渐清晰。这不是普通的医疗救援,而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生命接力。
最疑似环世界玩多了的一次。在7月14号时,有一篇文章赞扬我们医疗技术强大,一架搭载有器官的直升机在九点三十七分于中山医院起飞,10:10到达深圳人民医院,紧随其后,医生便快速的完成了手术,拯救了73岁肺纤维化患者老杨和另一位64岁殷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