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8月17日讯 当前正值玉米生长的关键期,也是“玉米螟”成虫羽化和危害的高峰期,连日来,德州市陵城区农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指导无人植保机投放赤眼蜂,以生物方法防治玉米螟,确保玉米丰产。
记者 杨璐赤眼蜂会在农田中,主动寻找害虫卵,并最终杀死害虫,这种绿色生物防控技术,防治效果超过60%,亩均减少农药使用量20-30ml,玉米不仅丰收,品质也得到了提升。日前,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印发《关于推介全省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集成推广典型案例的通知》。
技术人员向植保无人机机舱中加注虫卵球。8月14日,在聊城市茌平区冯官屯镇东封村高标准农田里,技术人员向植保无人机放置装有赤眼蜂卵的球体,驾控无人机对成片玉米植株进行生物绿色防控喷撒作业,将赤眼蜂虫卵均匀地喷撒到农田里。
植保无人机投放赤眼蜂。8月8日,在位于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蓝村街道的即墨区绿色增粮示范区万亩方的玉米田里,5架载满赤眼蜂卡球的植保无人机轰鸣起飞。在玉米田上空矫健的来回穿梭,它们在成方连片的玉米地上空投下一对对乒乓球大小的白色弹丸......
当前,正值水稻生长的关键阶段,做好虫害防治工作至关重要。连日来,在沿河自治县的沙子、板场、官舟等23个乡镇(街道)的连片水稻种植区域,农技人员有条不紊地指导农机手利用植保无人机投放天敌昆虫——赤眼蜂球,开展防治水稻稻纵卷叶螟工作。赤眼蜂。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刘晓波8月8日,立秋。安阳县瓦店乡高标准农田示范区,种粮大户张先智的2400亩玉米抽出了天樱,空气中弥漫着香甜的味道。当天,黄淮海秋粮重大病虫害防控现场会在这里举行,地头矗立的病虫害防治“黑科技”装备吸引了不少人围观。
遂宁观察 邵帅 川观新闻记者 秦勇“这片试验田有100余亩水稻,1台无人机半小时就能完成一轮防治,不用一点农药。”近日,在遂宁市安居区三家镇芦城村生态大米试验田里,一片片绿油油的水稻长势喜人,绍兵家庭农场负责人旷世力向技术人员说明着水稻的种植情况。
来源:【焦作日报】8月15日,博爱县金城乡焦作联丰良种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的玉米地里,飞手操控植保无人机在投放赤眼蜂放蜂球,通过“以虫治虫”绿色防控,防治虫害。本报记者 王爱红 摄立秋后,秋作物进入生长关键期。
来源:央广网 当前正是大田玉米的生长关键期,也是各种自然灾害、病虫害的易发、高发期。连日来,内蒙古通辽市科左中旗多措并举,扎实做好当前田间管理工作,全面开展农业技术指导,确保农作物稳产丰收。炎炎夏日,万物丰茂,科左中旗大田管理工作正如火如荼地进行。
□ 淄博日报/淄博晚报/博览新闻记者李倩8月13日,在桓台县瑞丰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玉米田里,一架经过改装的无人植保机在空中飞行,大约间隔10秒释放一个彩色的赤眼蜂蜂球。“这是桓台县开展的‘无人机释放赤眼蜂绿色防控玉米鳞翅目害虫项目’技术示范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