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华文明探源研究”专项子课题,上海复旦大学科技考古研究院文少卿团队、生命科学学院金力团队联合厦门大学、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山东省考古研究院和烟台市博物馆等13家机构,对山东省境内18个遗址的69例样本进行古基因组提取、混合模拟分析,描绘出近6000年来生活在山东地域的人群基因之变,以分子考古手段描述了中华民族在齐鲁大地上实现“血脉融合”的动态过程。
网络上曾经有一种观点,认为古代山东地区的居民为白人,后来随着历史发展,才逐渐被黄种人替代。这种观点无疑是错误的,山东地区目前最早的论文数据是距今9500年前的扁扁山遗址,是典型东亚人常染色体。下面,我们从历年来学术论文的发表情况下,介绍一下这种错误观点及纠正过程。
1977年,在山东省烟台长岛县上,发现了一座古墓。墓中有很多尸骨,通过技术鉴定,确定这部分是尸骨为人骨,距今约6000多年。作为一座与大陆不相连接的孤岛,人类是何时到达的这里?他们又是从哪里来的?和现在胶东地区的人有什么关系?
《Current Biology》《当代生物学》发表了复旦大学Du Panxin为第一作者的《Genomic dynamics of the Lower Yellow River Valley since the Early Neolithic》《新石器时代早期以来黄河下游流域的
#来点儿干货##实话实说##爆料##基因#白种人基因;父系:F、G、H、I、J、K、L、M、P、R(R1a、R1b)母系:N、I、W、A、X、Y、HV、H、V、P、J、T、U、K黄种人基因父系: N、O;母系: R、B、F棕种人基因父系: C、D;母系: M、C、Z、D、G、
用DNA研究人类的起源、迁徙和民族融合等的学问,在学术界被称为分子人类学。通过检测一个人的父系Y染色体,可以了解自己祖源甚至迁徙路线。本文就大概介绍一下各省的父系Y染色体的比例状况。为了让大家能够看懂这些统计数据,本文首先对一些常识做介绍。
日前,复旦大学科技考古研究院文少卿团队、生命科学学院金力团队联合厦门大学王传超团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王明辉团队、山东省考古研究院孙波团队及烟台市博物馆等13家单位首次获取山东18个遗址的69例古基因组数据,并整合已发表的中国及其周边人群的古基因组数据进行了群体遗传学分析。
确实有这一回事,我的周围就有很多这样的人,他们的父母、祖辈都是土生土长的中国人,可是他们有的人就是长了一头的卷发,或者天生的黄头发,有的长着鹰钩鼻子,还有的人皮肤天生雪白,有的人皮肤黑得离奇,乍看之下,确实不像中国的汉人。
商朝人种< 解析 >有观点认为,商朝人原本是游牧民族,起源于辽河流域到燕山一带,迁徙到中原地区,与古中原部落融合,逐渐壮大,成为统治该地区的共主,并最终代夏建商。商王朝政治体系的建立,促进了不同氏族之间的交流融合,并最终形成了不再区分血缘、地域的主体族群,统称为华夏族。
我们国家幅员辽阔。如果我们简单地按照地理位置来划分,我们倾向于称之为“南”和“北”。地理位置不同地区的差异造就了不同的气候和饮食习惯,以及不同地区的人们。人们的身高和外貌都会有所不同。当今社会,很多人在择偶时不仅看重家庭条件和能力,还将身高作为重要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