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晚报掌上长沙9月12日讯(全媒体记者 刘军)十几只白冠长尾雉在人造树林里觅食、嬉戏……12日,记者在长沙生态动物园内的湖南省珍稀雉类种源繁育基地看到,近50只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白冠长尾雉已经初步适应野外生活。
极目新闻记者 陈勇通讯员 程庆懿村民捡到一只颜色艳丽的鸟,专业人员赶到后发现,这竟然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冠长尾雉。近日,湖北应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的工作人员,将这只白冠长尾雉送到国有林场放生。近日,应城市东马坊一位居民在村里捡到了一只鸟。
红外相机拍下的白冠长尾雉 通讯员供图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讯(记者董淑健 通讯员付俊 夏少兵)4月6日,黄冈师范学院大别山动植物多样性与保护团队对外宣布,该团队经过3个多月的专项调查,在团风县方高坪、淋山河等8个乡镇,发现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白冠长尾雉活动频繁,生存迹象明显。
近几日,临沧市镇康南捧河省级自然保护区监控多次拍摄到了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黑颈长尾雉前来喝水的画面。南捧河省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云南省西南角的临沧市镇康县,是云南省怒江水系的热带区域,自然环境独特,地貌类型多样,野生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
去年以来,安装在云南保山市昌宁澜沧江县级自然保护区内的红外相机多次、多地点监测拍摄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颈长尾雉活动的珍贵影像,为研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和野生动物保护提供了重要科学参考。专家表示,与20年前相比黑颈长尾雉种群数量恢复良好,保护成果丰硕。
中新网安徽新闻9月13日电(通讯员 胡玮 刘文化)近日,祁门县石迹村村民在一处山林,多次发现并拍摄到了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白颈长尾雉。当时,白颈长尾雉与白鹇一起觅食,勾画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吴树庆是石迹村的生态护林员,白颈长尾雉就是被他偶然发现的。
极目新闻记者 关前裕通讯员 程平 李露近日,湖北赛武当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五条岭管理站管护人员对布设在中高山区域的红外相机进行巡检时发现,惊喜的拍到一组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白冠长尾雉在周边活动的清晰影像。
央广网分宜2月11日消息(记者邓玉玲)近日,在江西省新余市分宜县钤山镇年珠村山林里,野生动物调查人员在整理红外相机视频时,发现拍摄到多段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颈长尾雉觅食、踱步、休憩等活动影像。尤其拍到了雌雄白颈长尾雉和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白鹇同框活动画面,尤为罕见。
6月4日,记者从安徽大学陈众老师调查团队获悉,该团队在进行巢湖流域生物多样性调查时,利用红外相机监控技术,拍摄到中国尾羽最长的野生鸟种——白冠长尾雉。这也是合肥首次记录到该种鸟类。红外摄影头拍摄到的白冠长尾雉。
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徐兰珍、郑明彪)8月19日上午,4只白冠长尾雉在宣恩县公安局李家河派出所民警的“护送”下,飞向丛林深处,回归大自然。日前,宣恩县公安局森警大队接到群众提供线索,李家河镇川大河村一村民家中喂养有“野鸡”。
18日,记者从甘肃省野生动植物保护站了解到,保护站日前在开展白冠长尾雉调查研究过程中,通过触发式红外相机拍摄到多段珍贵的白冠长尾雉活动影像,这是甘肃省境内首次拍摄到白冠长尾雉活动影像。影像拍摄地点为甘肃省陇南市康县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