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本网独家刊发了《还记得怒江那个溜索女孩吗?她毕业了……》一文,讲述了云南怒江傈僳族女孩余燕恰在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关心下,健康成长,考取昆明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并在毕业后心怀感恩回到医务人员匮乏的怒江工作,接力爱心传承的故事,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近日23岁的傈僳族姑娘余燕恰大学毕业后选择回到家乡怒江州就业受到了社会广泛关注家住云南省怒江州福贡县马吉乡布腊村布施底小组的余燕恰曾经是一名“溜索女孩”在2007年之前余燕恰要到江对面的学校上学只能依靠溜索一天余燕恰身穿粉红色上衣背着书包独自坐溜索到怒江对岸的布腊小学上学刚好被进
文字/编辑:夏有喃风不知道大家还记得17年前云南怒江上的那个溜索女孩吗,她如今已经25岁,在怒江州人民医院检验科工作快两年了。从大山里出来的她,终究是选择了回到大山里去,她在医院里不仅干活麻利,同事领导都说她好学,人也不错,从不出错。
文|盖迩说编辑|盖迩说2007年,一个云南马吉乡女孩余燕恰“溜索过江”的报道,震惊全国!这里的溜索,可是在没有任何保护措施下,徒手攀过那条悬空的索道,下面还是湍急的怒江。面对这唯一能出山的交通方式,马吉乡的孩子们只能冒着生命危险去上学。
时间回溯到2007年,一则云南怒江边上,孩子们每日需要靠一只滑轮、一根绳索“飞渡”过江求学的线索吸引了江苏电视台的注意,包括王小蓓、于平、戴玲燕、陈振宇在内的四人报道分队,联合云南电视台记者一同前往两千公里开外的怒江峡谷深处寻访,随后,全国20多家媒体联动,一场关于“用爱,架起希望之桥”的公益行动开启了。
22岁的这个夏天,对傈僳族女孩余燕恰来说有些特别。从昆明医科大学毕业后,她选择回到云南省怒江州人民医院工作,消息在互联网上刷屏。怒江大峡谷深处的小县城福贡,同样掀起不小的动静。往来县城与乡镇的司机点点头,“余燕恰?知道知道,我们这里的溜索女孩嘛。
抽血、送检……在云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人民医院检验科,余燕恰瘦小的身影忙碌不停,同事们亲切地叫她“阿恰”。2007年,8岁的余燕恰独自溜索过江上学,被媒体拍到后触动了许多人。那时她的家在怒江大峡谷深处的福贡县马吉乡布腊村,和布腊小学隔江相望。
从家乡出走,又回到家乡,对她来说,都是本能。9岁那年,是余燕恰第一次出远门。她去了天安门,去了鸟巢,第一次看到那么多车子在街上行驶,第一次住着和老家竹楼完全不同的酒店,第一次意识到,在云南怒江以外,还有一个更大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