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你知道吗,我国虽然水资源储量丰富,但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仅约为2000立方米,不足世界人均占有量的三分之一。即使在降水丰沛的广东,水资源供给矛盾依然存在。根据2022年广东省水资源公报,广东人均水资源量仅1455立方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广州2月22日电(熊嘉艺、陈雪莹)在东深供水工程东莞金湖纪念园里,近百名香港学生驻足凝望一幅幅工程建设前后的照片,重温粤港情深、血脉相连。东深供水渠里,清澈的东江水越山而来、奔腾入港。
1963年香港遭遇百年不遇的严重干旱,每4天供水1次,每次供水4小时,全港350万市民生活陷入困境。1963年12月,周总理批示,建设东江—深圳供水工程,引东江之水缓解香港用水困难。自1965年3月1日通水以来,60年间源源不断的东江水注入香港,实现香港供水稳定。
12月3日晚,东莞市水务集团供水有限公司发布《通知》称,广东粤港供水有限公司将对东深供水工程开展年度检修工作,检修时间暂定为2024年12月4日-12月15日。期间,将对桥头、谢岗、樟木头、黄江、塘厦、凤岗6镇供水进行调整,局部地势较高区域可能出现短时停水。
12月3日,东莞市水务集团供水有限公司发布通知称,2024年12月4日至12月15日将对广东粤港供水有限公司将对东深供水工程开展年度检修工作。届时,桥头、谢岗、樟木头、黄江、塘厦、凤岗6镇将无法通过东深供水渠进行取水,部分水厂需转用水库水源制水。
来源: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驻香港特派记者 冯学知 环球时报驻香港特约记者 叶蓝】编者的话:香港80%的用水来自内地。这背后是东江深圳—香港供水工程(东深供水工程)在全力保障香港供水生命线。今年是东江水供港60周年,香港特区政府水务署自2024年9月起陆续推出一系列宣传活动。
粤海水务智能巡检机器人。粤海水务供图7月1日,香港特别行政区迎来回归祖国怀抱的第27个辉煌年华,与此同时,一项跨越世纪的壮举——东深供水工程,也即将迎来正式通水60周年。该工程于1964年2月20日动工兴建,担负着香港、深圳以及工程沿线东莞8个镇的居民生活、生产用水重任。
“我的祖国和我,像海和浪花一朵……”近日,在中国香港研学考察团欢迎会上,香港中学生陈开元在发言后,和同伴情不自禁地走上舞台,深情地演唱了《国际歌》《我和我的祖国》《我的中国心》等,歌声中饱含着对祖国的深情与自豪。
(走读对港供水生命线:节约用水,南方报业小记者在行动,时长共2分49秒)走读对港供水生命线:节约用水,南方报业小记者在行动在金湖泵站之侧的东深工程纪念广场上,一座二十多米高的巨大雕塑巍巍耸立——一位母亲在为怀里的婴儿哺乳。雕像上,似波浪般的裙摆褶皱正象征着母亲河东江。
站在位于广东省东莞市的东深供水工程纪念园俯瞰,可见一脉清澈的水流缓缓流入金湖泵站,又顺着一条架在半空中的渡槽向南流去。“这是东深供水工程68公里线路上的最后一个泵站,水位被抬高后自然流入深圳水库,进而给香港供水。”广东粤港供水有限公司塘厦供水管理部负责人陈晓岭说。
蔡敏婕东深供水工程金湖泵站。 中新社记者 陈 文摄水自东江来,润泽大湾区。近60年来,广东通过东江—深圳供水工程(以下简称“东深供水工程”)向香港的年供水规模逐年增长,截至2023年底,累计对港供水291亿立方米,占香港总用水量的70%至80%。今年是东深供水工程开工60周年。
中新网香港1月12日电 (记者 孙悦)“小时候用水不方便,很少穿白色衣服,因为白色衣服不耐脏,洗起来浪费水。”12日,“东江水供港60周年”专题巡回展正在香港铜锣湾时代广场举行,一对年过七旬的香港夫妇边参观边对记者说,能喝上东江水很是感激。
图为东深供水工程深圳水库。粤海水务供图粤海水务“连通百千万”重点工程——高州长坡水厂试通水。粤海水务供图砥砺奋进,岁月如歌。回望75年来广东辉煌的发展历程,一路披荆斩棘,筚路蓝缕,取得了世人瞩目的发展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