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记者 钟煜豪如何科学合理地使用手机,是摆在学生、家长和学校面前的一道难题。日前,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中小学生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不得使用手机布置作业或要求学生利用手机完成作业”等要求引起了广泛关注。
教育部网站教育部网站2月1日消息,为保护学生视力,让学生在学校专心学习,防止沉迷网络和游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中小学生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
澎湃特约评论员 方圆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中小学生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确有需求的,须经家长同意、书面提出申请,进校后应将手机由学校统一保管,禁止带入课堂。
日前,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市教育局正式印发《佛山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严格手机配备管理,提倡不为学生配备手机,原则上不得将手机带入校园。
记者从广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获悉,广东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日前批准《广州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促进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2024年11月1日起施行,是全国首部促进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地方性法规。
来源:【全国妇联女性之声】12月27日,郑州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郑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在校中小学生使用手机等智能终端产品管理的决定》,即日起,全市中小学校要严格限制学生将手机等智能终端产品带入学校,除教学必需外,禁止带入课堂。
校长讲:“希望家长们理解学校对手机管理的制度,出发点是为了孩子好,因为高一某学生这个学期已经违规三次带手机进校园,按照当初跟家长们签字的告知书,要停宿一年,家长不服气,多次投诉到12345,已经给学校造成困扰。
不能充电的“充电宝”、无法阅读的“书本”、几乎不能喝水的“水杯”……这些出现在网购平台上的商品,其共同名称是“藏手机神器”。一些学生借助“神器”,躲过学校和家长的检查,将手机带入校园,以实现“用手机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