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有时会出现周身或局部皮肤发凉,皮肤和皮下脂肪变硬并有水肿,这称为新生儿硬肿症。新生儿硬肿症发生的直接原因是寒冷造成的损伤。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成熟,皮下脂肪薄,皮肤嫩薄,血管又多,很容易散发热量,体温易偏低。因此,新生儿需要适宜温度环境。
不少南方的新爸妈也许没听说过新生儿硬肿症,但是生活在北方的爸爸妈妈们几乎都知道什么是新生儿硬肿症。因为新生儿硬肿症是我国北方地区新生儿较为常见的疾病,尤其是在冬季早产儿、出生低体重儿得这种病的最多。知道宝宝患上新生儿硬肿症的原因吗?了解新生儿硬肿症的表现吗?如何预防新生儿硬肿症?
新生儿硬肿症多由于寒冷损伤、感染或早产引起,表现为宝宝皮肤和皮下脂肪变硬。新生儿硬肿症常并发肺炎和败血症,最终可发生肺出血死亡。因此,家长除了要给宝宝做好保暖工作,预防新生儿硬肿症外,还要学会新生儿硬肿症的护理方法。
第一节:小儿年龄分期婴儿期——出生后28天~满1周岁;幼童期——3~7周岁,即学龄前期;青春期——女孩11~12岁到17~18岁,男孩从13~14岁到18~20岁。6、牙齿:乳牙20颗,出生后4~10 个月开始出牙。
在中国,许多家庭喜欢用一条大方巾将婴儿严严实实的包裹起来,据说是可以防止孩子“罗圈腿”。这种方法俗称“蜡烛包”,这么做对宝宝真的有好处么?什么是蜡烛包? “蜡烛包”是传统育儿习惯中最常见的一种婴儿包裹方法。
患儿,男,2岁,因“发热1周,伴眼红、皮疹和手足硬肿5天”来诊。现病史:患儿1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呈稽留高热,热峰达40摄氏度,伴畏寒、寒战,5天前出现眼红、躯干皮肤弥漫性斑丘疹和手足硬肿,无咳嗽,无流涕,无腹痛,无呕吐,曾在外院予抗感染治疗,但症状未见好转。
极目新闻记者 廖仕祺摄影记者 王永胜视频剪辑 廖仕祺通讯员 李蓓 马遥遥 刘姗姗在生命的最初,婴儿每一次微弱的呼吸都承载着家庭的希望与未来。然而,有些娇嫩的“小天使”刚出生,还未见过父母,就住进了NICU(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睡在一个模拟妈妈子宫环境的新生儿暖箱中。
新生儿由于自身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发育不完善,不能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进行调节,因此,出生后体温会明显下降。如果新生儿出生时,所在的环境温度适中,体温可逐渐回升,达到36℃—37℃,这种最适宜的环境温度,称为“适中温度”或“中性温度”。
这是前两天三明市第二医院NICU医护团队收到的一份特殊的感谢信中写的话,信中提到的宝宝阳阳是一名胎龄仅为26+5周的超早产儿、超低出生体重儿,于2022年5月2日入住该院NICU,在住院了92天后,从出生时的0.95kg长到2.83kg,顺利于8月2日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