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言志,恬恬淡淡些许词。诗歌是最具想象力的文字,也是最容易引起读者共鸣的文字,如果没有对生活最切实的感悟力,是写不好诗歌的。看起来诗歌是最容易书写的题材,但是要将自己的价值观毫无偏见地输出,让大家读过之后能够潸然泪下或者豁然开朗,还是一件蛮难的事情。
1927年,木心出生于浙江乌镇。木心本名孙璞,字玉山。璞意为蕴藏有玉的石头。孙家是当地富户,经过祖父两代苦心经营,财产颇丰,拥有田地两千亩。从小家里便给他请了名师,教授四书五经,“四书中,我最喜欢《论语》,五经中,最喜欢《诗经》,也喜欢借《易经》中的卜爻胡说八道”。
#长文创作激励计划#木心,出生在一个动荡的时期,解放后又在特殊年代遭遇政治风波。在上篇文章中,我的笔触跟着夏春锦的《木心先生编年事辑》这本书,把木心先生的前半生简单捋了一捋,有兴趣的朋友不妨翻一下前篇《木心的前半生:“艺术广大已极,足以占有一个人”》。
从1927年木心出生开始写起,至1956年29岁结束,夏春锦的《文学的鲁滨逊》为读者讲述的是木心从稚嫩青涩到初尝世事的渐变之路。当作者将木心执意离乡寻找远方之后的诸多标志性事件串连起来,这部书就不可避免地散发出青春的独特光芒。
1937年11月,乌镇沦陷后,当地的抗 日志士和一些散兵游勇,纷纷组织游击队 抗 日。一时间,泥沙俱下,良莠不齐,都声称是“筹措军饷 抗 日”,向地方大户、富裕人家索要钱财。孙家也收到过几次“恐吓信”,被要去了不少钱粮。
1982年,56岁的木心先生离开上海前往纽约。初到美国时木心的生活很艰苦,只能住在非洲裔和拉美人杂居的地方,靠打零工维持生计。然而,尽管在这样的环境下,木心依然保持着对艺术和生活的热爱。他为自己剪裁制作衬衫、大衣,设计鞋子和帽子,甚至在有限的生活费里省出钱来慰劳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