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是一名退伍老兵,1987年参军入伍,曾服役于原陆军某师工兵营。曾经的他把十二年的青春献给了军营,如今的我追随父亲的脚步参军入伍,只为做一个像父亲那样的军人。在我的印象中,父亲是个严肃而刻板的人。他言语不多,也从不逗我笑,做事非常“较真”,打小我就有点害怕父亲。
作者/前路有知己叙述我的军人父辈、野战军营房、部队大院以及脑海里军人父辈的人和事。以此缅怀已远去的父亲和那一代军人父辈!二、父亲和军人父辈2、从白山黑水到天涯海角1945年9月七旅打下淮安后开始挺进东北,10月初父亲随七旅就走到了山东临沂地区。
文/ 何道清我的父亲何捷三(1894—1962),四川省大竹县早期辛亥革命志士,前线抗日团长,解放后第一天出任大竹县解放委员会治安大队长,政协大竹县第一届、第二届副主席。他的一生,能文能武,追求真理,反清讨袁,坚决抗日;他的一生,大公无私,光明磊落,戎马生涯,勇敢杀敌。
父亲从北京载誉归来(右三)我的父亲朱钟孝,离开我们兄弟姐妹已经整整32年了,他的音容笑貌,永远记在我心中。父亲是个勤劳的人,他勤劳勇敢的品格,永远值得我们兄弟姐妹学习。1934年,父亲出生在瑞昌市洪一乡朱湾村的一个贫苦家庭。
携国难家仇走进东北军我的祖父那代人连同他的上辈家中无读书人,祖父从商不识字,连往来账目也看不懂,终受人欺,故下决心供我父亲、伯父上了几天学,他们虽然识字不多却给家族注入了文化"机制"。等我到了上学的年龄,就送我上了学堂。我从家乡的小学一直念到北平,一念就十二、三年。
2012年的除夕,和爸爸、妈妈谈起对越反击战,爸爸流泪了说:“当年383团牺牲了70多人,其中八连连长吴英军是他最大的心痛,因为参战之前吴连长要提副营长,爸爸在党委会上说:“打完仗直接提三营营长”,后来吴叔叔在前线被敌人炮弹炸死牺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