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元培、陈独秀、李大钊、胡适等关键词:白话文运动、文学革命、思想启蒙、“五四”新文化、《新青年》文言文讲究引经据典、骈俪对仗,被历代文人士子视为“高雅”语言,直至晚清,都是官方文书、学校教材、报纸杂志的基本文体。与文言文相比,白话文通俗易懂,易于平民大众接受。
古汉语中的文言文,属于典型的书面语言,是通过对先秦时期的口语加工后而形成,在语法运用上,跟口语截然不同,其特点是行文简练,注重典故,音律工整,追求对仗,句子末尾喜欢使用虚词之乎者也,在写作上,有比较固定的格式,像诗、词、曲、赋、八股文、骈文等文体,都属于文言文。
影片的开头延续着上一集,胡适讲白话诗的场面,在会场,胡适与黄侃教授发生了激烈的争论,两人说的都非常有理有据,但最后还是以胡适的胜利而告终,胡适之的演讲赢得了台下观众十分热烈的掌声,两人争论的话题是文言文与白话文,哪个更好用一点,哪个更精炼一点,胡适之凭着出色的口才讲出了,白话文的精炼。
按照南怀瑾老师的说法:语文是要分开来说的。语,是我们的口头表达,随着时间的不同而演变;文,则刚好相反,不管时间如何久远,都可以精准表情达意。这也是我们可以读懂古文、五千年文化传统唯一不曾终断的秘密!一两千年后的人,还能轻松读懂我们今天的白话文吗?
流行了几千年的文言文,仅用3年多时间,就被白话文取代了。就像牙疼了很多年,几分钟被拔掉了一样。1920年1月,北洋政府教育部训令,“自1920年秋季起,凡国民学校一二年级,先改国文为语体文。”印象中北洋军阀都是一群武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