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之大,无奇不有,任何眼见为实的奇怪事,在别人耳朵里都是天方夜谭,见过的人努力证明他说的是真的, 可是没见过的人用数不清的真理来证明自己听到的是假的,因此双方谁也不服谁,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这件匪夷所思的真事儿。
几分钟后,你最终写下了几个字:“真的看得我犯了前排失语症。”最近在网络上,“前排失语症”这个说法成了网络热词——即用来解释一个人面对海量信息,想表达某种强烈的观点或感受时,却无法将其诉诸文字,以至于“失语”的情况。
类似表达的匮乏乃至失语,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有着长期的积累过程。关键不在互联网,还是在人的学习能力除了甩表情包,就是“呵呵”“嗯嗯”“绝绝子”,现在不少人说自己可能患上了“文字失语症”,表达万事万物都是简单的几个字、某个表情。
话到嘴边了,又失语忘词——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尴尬?在22日开幕的中国二语习得研究高端论坛上,清华大学教授崔刚阐述了语言同人类的认知与神经系统之间的密切关系,认为第二语言学习等语言训练活动,不仅有益于儿童和青少年大脑发育,还能减缓大脑衰退,并促进脑功能的恢复。
忘记如何组织文字逻辑、忘记怎么清楚地运用文字表达情绪和观点——38万网友互助摆脱“文字失语症”如今,5G冲浪都跟不上网友造梗的速度,五花八门的表情包已成聊天必备,群友动辄“斗图”,神评论更是搅动流量,但“张口词穷”也逐渐成为网友的痛点,赞美只能想到yyds(永远的神),万物皆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