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濮阳日报】记者1月24日从华南理工大学获悉,该校张云娇教授研究团队与合作者近日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纳米技术》发表成果,介绍了基于多功能仿生纳米受体的NanoTAC技术,以及在利用NanoTAC技术靶向降解突变p53的癌症精准治疗方面取得的进展。
参考文献:“DNA 损伤后同源重组促进非免疫原性有丝分裂细胞死亡”,作者:Radoslaw Szmyd、Sienna Casolin、Lucy French、Anna G. Manjón、Melanie Walter、Léa Cavalli、Christopher B. Nelson、Scott G. Page、Andrew Dhawan、Eric Hau、Hilda A. Pickett、Harriet E. Gee 和 Anthony J. Cesare,2025 年 1 月 13 日,《自然细胞生物学》。
参考消息网10月14日报道据美国《科学日报》网站10月2日报道,生命能否生存下去,依赖每个细胞、每个细胞核里一场难以置信的复杂舞蹈。蛋白质不断缠绕和解缠脱氧核糖核酸(DNA),即使是微小的失误也可能导致癌症。
近日,耶鲁大学的研究团队取得了一项重大突破,他们成功攻克了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在应用中的主要难题。研究人员借助创新性基因编辑技术,首次精准定位并破解了NK细胞在实体瘤治疗中面临的关键限制因素,揭示了CALHM2基因作为NK细胞功能内源性检查点的重要作用。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喜欢点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癌症,这个令人谈之色变的词汇,每年都在全球范围内夺走无数人的生命。人们花费巨大的精力和金钱去寻找可能的治疗方法,却往往收效甚微。
中方领衔团队破解辐射损伤细胞机制,有望优化放疗防护。中国科学家13日在英国《细胞死亡和分化》期刊上发表的新研究揭示了STING蛋白通过结合DNA损伤响应蛋白PARP1合成的产物分子PAR,驱动辐射后细胞死亡的关键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