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通讯员 谢家兴 刘梦佳“我们十堰人习惯冬天搭个锅仔,晚上拿点地里的菜,点好炉子凑合一下,一天就过去了。”村民徐耀英说。徐耀英家里的门上,贴着一抹吉利的“新年红”——这是武汉长江新区应急管理局以节庆为主题定制的“冬春防火、防一氧化碳中毒”宣传门贴。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范慧瑾 通讯员谢家兴 刘梦佳)“我们十堰人习惯冬天搭个锅仔,晚上拿点地里的菜,点好炉子凑合一下,一天就过去了。”徐耀英对来访的记者说。只见眼前这个广受救命寺村推崇的一体式无烟桌炉上,一锅饱蘸汤汁的萝卜炖肉被摆放在桌面中央。
本报讯(记者贾林伟)12月28日15时38分,唐河县毕店镇凌岗移民新村村民代表凌卷敏,乐呵呵地从县移民服务中心主任王福骞手中接过12.26万元的支票。当天下午,包括凌岗村在内,唐河县18个南水北调移民村,第一次拿到集体资产收益分红150万元。
下午5点多,村里的幸福食堂中,新蒸的大包子出笼了,几位老人先后走进食堂,慢慢地吃起了包子。窗外的丘陵上,红的、黄的树叶在夕阳下变得更鲜艳,更远一点的丹江口水库中,波光也渐渐变成金色。这是湖北十堰丹江口市下辖的一个小村庄——蔡湾村,位于丹江口水库南侧,是一个移民山村。
“扒掉自己亲手盖的房屋,锯倒自己亲手栽的树木,在残垣断壁前吃下最后一顿晚餐,在祖宗的坟前长跪不起……带着对家乡的无限眷恋和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移民们踏上了新的搬迁之路。”南水北调淅川移民展览馆内,讲解员深情讲述移民群众的无私大爱,深深打动着每一位听众。
“敬田得谷,孝老得福。”在卧龙区蒲山镇杨营村的彩绘墙体上,家风家训宣传语格外引人注目。“现在生活好了,我们也注重弘扬孝道文化,每个月安排3天时间,为村里70岁以上老人洗头、理发。每逢重阳节、端午节这些传统节日,我们都会举行集体宴,老人小孩欢聚一堂,开开心心过大节。
图为丹江口市三官殿街道蔡湾村在群山之中。新华网发 林迟青摄新华网武汉11月22日电(陈周璇、林迟青)青山环抱,碧水盈盈。湖北省十堰市丹江口市三官殿街道蔡湾村坐落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地——丹江口水库的上游,距丹江口大坝南侧不到500米。
“国民饮料”北冰洋以武当蜜橘为原料;“坝首第一村”盖起了联排别墅,老人靠刷积分就能在幸福食堂吃饭;李宁公司授权合作伙伴红晟鞋业进驻移民产业园,移民一天就能赚上150元……为确保南水北调这一世纪工程顺利推进,湖北、河南两地多次开启大规模移民。本次丹江口水库移民总数为34.
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全面通水10周年,库区移民的生活咋样了?冬日,记者来到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崔湾村,正是农闲时,村庄很是安静。一处两层厂房却十分热闹。尚未进楼,就听见密集的“哒哒”声。推门入内,只见20多名织工分列3排,操作着缝纫机缝制坐垫。崔湾村,位于淅川县马蹬镇丹江湖畔。
“我们将牢记嘱托、开拓创新,因地制宜培育和发展南水北调移民经济新质生产力,推动移民幸福生活节节高。”南阳市南水北调工程运行保障中心(南阳市移民服务中心)党委书记、主任王兴华近日在接受专访时,展望了今年全市移民工作新方向、新思路、新目标。
中新网郑州12月12日电 (记者 韩章云 阚力)12月12日,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十周年,这项工程的顺利实施,河南16.54万移民做出巨大贡献。记者12日从河南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河南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十周年”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该省多举措保障南水北调移民增收致富、安居乐业。
南阳市南水北调工程运行保障中心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南阳重要指示精神为根本遵循,深入开展“五比五拼”专项活动,引导党员干部持续增强主人翁意识,聚焦聚力、拼抢争先,求新求变、解题破局,推动南阳市南水北调和移民事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