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4年(甲子年,明弘治十七年)五月,承天门南面的正阳门内西廊火灾,烧掉武功坊。1565年(乙丑年,明嘉靖四十四年)八月,重建大明门内千步廊。其左右各有东西向廊房110间,称为千步廊,又东、西折而向北廊房各34间,东接长安左门,西接长安右门,皆连檐通脊。
天安门,坐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北京市的中心、故宫的南端,与天安门广场以及人民英雄纪念碑、毛主席纪念堂、人民大会堂、中国国家博物馆隔长安街相望,占地面积4800平方米,以杰出的建筑艺术和特殊的政治地位为世人所瞩目。
不过如果你现在去逛故宫的话,就会发现大多数的牌匾上是只有汉字的,只有一些内廷宫殿上的牌匾才有满汉双文,其实那是因为当年袁世凯入主紫禁城的时候,下令让人挖掉牌匾上的满文,自称为王的汉人自然不愿意看到象征着满族统治者的标志,但考虑到当时溥仪还住在内廷,这才没有管内廷的牌匾。
天安门始建于1417年(明朝永乐15年),设计者是蒯祥(明朝)。“天安门”最初的名称是“承天门”,1651年(清朝顺治8年)改名为“天安门”。天安门总高34.7米;城墙长66米,宽37米。地理位置在北京市东城区长安街。天安门占地面积4800平方米。
天安门是皇城的正门(皇城四个门为:天安门、地安门、东安门、西安门)。天安门始建于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初叫“承天门”,意为“承天启运,受命于天”之意。清顺治八年(1651年)改名“天安门”。1925年故宫博物院成立,天安门开始对外开放。
天安门位于北京市中心,面临长安街,是中国最具象征意义的建筑,其图形更是被设计入国徽。天安门原是明、清两朝皇城的正门,始建于明朝永乐十五年,建成于1420年,最初名为“承天门”,寓“承天启运、受命于天”之意。
天安门是中国最重要的地标建筑,坐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北京市的中心,故宫南端,与天安门广场以及人民英雄纪念碑、毛主席纪念堂、人民大会堂、中国国家博物馆隔长安街相望,占地面积4800平方米,以接触的建筑艺术和特殊的政治地位为世人所瞩目。
早上6时30分,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播洒在天安门广场上,刚刚看完升国旗仪式的人潮开始退散,上万游客走上金水桥,穿过天安门城楼的拱形大门一路向北。北京市公安局天安门地区分局民警直凤新整理了一下警服、装备,站在城楼敞开的大门旁,开始新一天的执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