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网讯(记者吴治杰 通讯员赵文华)7月23日,新疆网报道《19岁青年严重心衰,人工心脏助他“重获新生” 乌鲁木齐市友谊医院首例人工心脏患者出院》一文,受到了不少关注,读者留言表达对患者的祝福,还有一些读者想了解人工心脏手术适应人群以及工作原理。
8月13日,患者张先生(化姓)在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顺利植入人工心脏后,恢复良好,顺利出院。这也是该院自开展人工心脏植入手术以来成功开展的第10例手术。10例人工心脏植入手术全部成功江苏省人民医院开展心脏移植已有20年历史,技术处于全国前沿。
心脏是人体的动力“马达”,帮助维持全身血液循环,为身体各个器官提供充足的血流量。以往,心脏衰竭的主要治疗手段是药物控制和心脏移植手术,而如今,“人工心脏”的诞生,成为了心衰治疗的有效补充,为心脏衰竭患者带来了信心与希望。那么“人工心脏”的研发有多难?
“那是11000多天延续的生命,11000多次早餐,11000多次夜晚里香甜的睡眠,11000多个美丽的清晨。”在记录心脏科学发展的书籍《勇敢的心》里,作者写下了心脏移植手术患者托尼·哈曼斯的这番描述,生命可贵令人动容。心脏,是身体的引擎。
相信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不是列车,而是心脏。63岁的吴爹爹来自湖北武汉。人工心脏的学名叫做心室辅助装置,英文缩写VAD,它的本质是一个泵,可以帮助推动血液在体内循环,为身体组织提供必要的血供并维持必要的血压。
大皖新闻讯 8月20日, 记者从蚌医大一附院获悉,前日一例女性患者在该院成功开展人工心脏植入术后顺利出院,其作为终末期心衰患者重获新生,这标志着皖北地区开启了首例人工心脏治疗的新时代,造福于安徽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
云南网讯(记者 彭锡)“是你们给了我第二次生命。实在太感谢了!”6月19日,59岁的刘女士给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下称:昆医大附一院)心脏大血管疾病外科临床医学中心万峰教授团队送上了鲜花以及感谢锦旗。患者送来感谢锦旗。
人民网呼和浩特4月17电 (记者 齐浩男)近日,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刘志平、王坚主任医师团队成功施行内蒙古自治区首例人工心脏——EVAHEART植入术,并同期进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在两周的康复期后,顺利出院。患者家属为刘志平、王坚主任医师团队赠送锦旗。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朱丽莉 何雨田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超)“转眼间我重获‘心’生有3年了,感谢医院给我植入了‘中国心’,是你们的精湛医术和无私奉献,让我能够再次拥抱生命、战胜病魔,重新站在阳光下……”日前,在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妇幼保健院)“焕然‘
曾经我以为自己没救了,躺不下,上不来气,今天我能站在这,多亏了这颗‘火箭心’,感谢泰心医院刘晓程院长给了我新生!今年38岁的张贵林,是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完成的第50例国产人工心脏——植入式左心室辅助装置HeartCon(“火箭心”)安装手术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