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美俄关系缓和:短期交易与长期矛盾并存特朗普的“交易式外交”驱动特朗普政府近期与俄罗斯的互动(如沙特会谈、停火共识等)更多体现其“美国优先”的实用主义逻辑:通过冻结俄乌冲突减少美国投入,并试图将俄罗斯作为牵制中国的潜在筹码。
特朗普上台后,美俄关系出现缓和迹象,但这种变化对中美俄欧四方格局的影响复杂多变,各方可能采取以下行动:美国调整对俄政策:特朗普可能放松对俄制裁,寻求与俄合作,以集中精力应对中国。施压欧洲盟友:要求欧洲在对俄、对华政策上与美国保持一致,可能引发欧洲的不满。
2025年2月17日,印尼主办的“科莫多-2025”多国联合军演在巴厘岛拉开帷幕,中美俄等38国参演,三国军舰首次以“非对抗”姿态同框:中国派出055型导弹驱逐舰,美国出动伯克级驱逐舰,俄罗斯则从太平洋舰队抽调最新护卫舰参演。
美国对俄乌战争态度的变化正引发国际关系的深度重组。这不仅让俄、美、欧三方博弈更具复杂性,也为中国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尤其是在美俄可能缓和关系的情况下,一个更具自主性的欧洲或悄然形成,而这种演变将深刻影响全球格局。
想象一下,美俄代表坐在谈判桌前,你来我往,经过几个小时的“唇枪舌剑”,达成了一系列共识。这可把欧洲给看傻眼了,一直以来,欧洲紧跟美国制裁俄罗斯,还在俄乌冲突里给乌克兰提供各种支持,本以为是“铁三角”,结果美国突然“变心”,把欧洲晾在一边。
美国和俄罗斯的代表在沙特利雅得进行了会谈,双方就结束俄乌战争交换了意见,而作为冲突参与方的欧洲、乌克兰却没能坐在谈判桌前,尤其是乌克兰,战争三年死伤数十万士兵,而欧洲也付出了上千亿欧元的代价,为乌军提供武器。点燃俄乌冲突,美欧都有份,可是现在美国却要因为利益放弃欧洲。
当局者迷的欧洲,还没有意识到他们逐渐远离了,世界政治舞台的中心。中美俄主导的全球政治格局正在形成,欧洲为什么没跟上?当地时间2月19日,五角大楼发布了一份声明,指出他们试射了一枚民兵3洲际弹道导弹。声明中强调,该导弹没有携带弹头。这是特朗普上任以来,美国首次展现核力量。
俄罗斯外交部和国家杜马(议会下院)21日分别表示,如美国继续一意孤行退出《中导条约》,俄罗斯将用军事技术和其他必要手段予以回应。当天到访莫斯科的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博尔顿有望在接下来的访问中见到俄总统普京以及多位高官。俄方表示,希望博尔顿能就此作出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