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日报张辰宇在做实验。受访者供图人物小传张辰宇,1966年10月生,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主要研究生物医药的基础和应用,长期从事非编码小RNA(核糖核酸)的研究。
来源:人民日报 张辰宇在做实验。受访者供图"/>张辰宇在做实验。 受访者供图人物小传张辰宇,1966年10月生,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主要研究生物医药的基础和应用,长期从事非编码小RNA(核糖核酸)的研究。
来源:【人民日报】张辰宇在做实验。受访者供图人物小传张辰宇,1966年10月生,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主要研究生物医药的基础和应用,长期从事非编码小RNA(核糖核酸)的研究。
本报记者 姚雪青张辰宇在做实验。受访者供图人物小传张辰宇,1966年10月生,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主要研究生物医药的基础和应用,长期从事非编码小RNA(核糖核酸)的研究。
11月25日,吉林大学刘冰冰教授团队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Nature上发表了题为“Ultrahard bulk amorphous carbon from collapsed fullerene”的新成果。
央视新闻 近期,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郁金泰团队通过5年的临床和基础研究获得重大科研突破,在全球首次发现了帕金森病全新治疗靶点FAM171A2。此次研究发现的全新治疗靶点和候选新药有望从疾病早期对帕金森病进行干预,延缓疾病进展。
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消息,近期,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郁金泰团队通过5年的临床和基础研究获得重大科研突破,在全球首次发现了帕金森病全新治疗靶点FAM171A2。此次研究发现的全新治疗靶点和候选新药有望从疾病早期对帕金森病进行干预,延缓疾病进展。
复旦科研团队重大原创成果发表衰减锂电池“打一针”复活手机或电动车锂电池衰减后,等待它的往往是报废的命运。如同人生病,电池衰减只是锂离子越来越少,其他部分仍保持完好,是否可以“打一针”补充锂离子让其“起死回生”呢?
新华社北京2月13日电(记者 张泉)记者13日从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获悉,我国科研团队首次从高粱中发现两个独脚金内酯(SL)外排转运基因,敲除这两个基因后,高粱对寄生植物独脚金的抗性显著提高。这一发现为培育抗寄生植物的农作物品种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和基因资源。
来源:科技日报 原标题:科学家首次实现跨膜荧光激活蛋白从头设计记者20日从西湖大学获悉,该校未来产业研究中心、生命科学学院、西湖实验室卢培龙课题组首次实现跨膜荧光激活蛋白的从头设计,这也是首个通过人工设计得到的、能够精确结合特定小分子的跨膜蛋白。
来源:光明网 您是否想过,有一天餐桌上的米饭不仅能填饱肚子,还能成为守护心脏、延缓衰老的天然营养剂?2月14日,中国科学院陈晓亚院士团队与高彩霞团队在国际顶级期刊《细胞》发表的科研成果,让这个设想照进现实。
来源:科技日报 氢能是未来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实现高效稳定、低成本制氢是能源科技的关键课题。记者17日从中国科学院大学获悉,来自该校和北京大学的联合科研团队成功研发出一种超长寿命、高效制氢新技术。
本报记者 姚雪青张辰宇在做实验。受访者供图人物小传张辰宇,1966年10月生,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主要研究生物医药的基础和应用,长期从事非编码小RNA(核糖核酸)的研究。
2023年7月,第三批四川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建设名单公布,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申报的“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项目成功入选。聚焦消化系统肝、胆、胰、肠“急危重、疑难罕”的“卡脖子”问题,中心从服务患者的初心出发,在“实验室”“手术台”“生产线”之间,发挥中心的枢纽作用。
来源:【华声在线】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 鲁融冰 黄琼 刘蓉 吴蓓 通讯员 郑思雨【项目名片】湖南利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专注合成生物学研发和生物制造,是一家集医药、农药中间体技术开发、生产和销售为一体的合成生物企业,国内首创“L-草铵膦大规模生物合成技术”,具备从菌株构建到商业化量产的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近期,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郁金泰团队通过5年的临床和基础研究获得重大科研突破,在全球首次发现了帕金森病全新治疗靶点FAM171A2。此次研究发现的全新治疗靶点和候选新药有望从疾病早期对帕金森病进行干预,延缓疾病进展。
输液是临床中最常见的给药方式,配药时将固体粉剂药物先进行溶解是最常见的操作流程,目前多采用将生理盐水加入固体粉剂药物的玻璃瓶后,手动摇晃震荡加速溶解的操作模式。因输液需频繁地配药,传统的配药方式效率低下,费时费力,特别是冬季温度较低时,药物溶解所需时间更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