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是君子个人修养和处理人际关系的道德准则之一,是君子美德的一个重要方面。严于律己是一种力行道义、修身重德的美好人格特质;宽人,就是待人宽厚、仁爱,有宽广的胸怀和包容的气度。自省是指反省自己,从思想意识、言论行动等各方面去审视自己是否遵从道义原则。
三、慎是慎独的核心孔子说:“三思而后行”,其实说的就是“慎”。告诫人们说话和处理事务时要思虑周详,事无巨细都要考虑周到,不管是有人无人,不管是公是私,不管是大是小,都要谨慎。恭德而慎行,这样就不会败事,不会后悔。正如聂文涛说:“慎独不是怕丢人,而是怕丧失人格。”
《中庸》一书有言:“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慎独,就是在一个人哪怕无人监督、没人注意的时候,还能做到谨小慎微地高规格要求自己,谨小慎微地做饭好自己,甚至是从头到尾都在遵从道德、精神上的要求,严于律己。可以说,慎独,是一个人最为高级的修行,也是人生当中最难的修行。
叔本华说过: “要么庸俗,要么孤独。”自律的人很可怕,但是懂得慎独的活法才是最高级的。所谓“慎独”,是指即使当独自一人而无别人监视时,也要表里一致,也就是我们说的不自欺,因为举头三尺有神明。举头三尺有神明,曾仕强曾说过:我诚恳地跟各位讲,我们的一言一行都被记载了,人在做天在看!
晚清第一名臣曾国藩曾说过:慎独则心安,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 养心之难,又在慎独。 能慎独,则内省不疚,可以对天地质鬼神。 人无一内愧之事,则天君泰然,此心常快足宽平,是人生第一自强之道,第一寻乐之方,守身之先务也 短短几句话,句句不离慎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