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彭海琳教授团队与北大电子学院邱晨光研究员团队合作,研制出世界首例低功耗高性能二维环栅晶体管及逻辑单元,该晶体管的速度和能效同时超越了硅基物理极限,是世界上迄今速度最快、能耗最低的晶体管。
记者18日从华中科技大学了解到,该校材料成形与模具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教授翟天佑团队在二维高性能浮栅晶体管存储器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研制了一种具有边缘接触特征的新型二维浮栅晶体管器件,与现有商业闪存器件性能对比,其擦写速度、循环寿命等关键性能均有提升,为发展高性能、高密度大容量存储器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彭海琳教授团队与北大电子学院邱晨光研究员团队合作,研制出世界首例低功耗高性能二维环栅晶体管及逻辑单元,该晶体管的速度和能效同时超越了硅基物理极限,是世界上迄今速度最快、能耗最低的晶体管。
【瞧!我们的前沿科技】光明日报北京2月21日电(记者晋浩天)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彭海琳教授团队与北京大学电子学院邱晨光研究员团队合作,研制出世界首例低功耗高性能二维环栅晶体管及逻辑单元,该晶体管的速度和能效同时超越了硅基物理极限,是世界上迄今速度最快、能耗最低的晶体管。
本报北京2月21日电(记者晋浩天)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彭海琳教授团队与北京大学电子学院邱晨光研究员团队合作,研制出世界首例低功耗高性能二维环栅晶体管及逻辑单元,该晶体管的速度和能效同时超越了硅基物理极限,是世界上迄今速度最快、能耗最低的晶体管。
中国科技再一次创造了历史,某个科研团队突破了二维环栅晶体管在性能和效率上的硅基物理极限,研制出了迄今为止世界上速度最快,能耗最低的晶体管,这种晶体管的栅极被压缩至2纳米,使得晶体管小到我们肉眼几乎看不见的地步。
1月11日,由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主办、两院院士投票评选的2023年中国和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揭晓发布。神舟十六号任务、中国科学家发现耐碱基因可使作物增产、中国首个万米深地科探井开钻等入选2023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
长江日报-长江网讯(记者高喜明 通讯员雷振林 喇晓光)8月31日,《CHIP》2024年芯片大会在武汉都市圈孝感市举行,现场发布了“Chip2023年度中国芯片科学十大进展”,并为获奖团队颁奖。 大会现场。
光明网讯1月11日,由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主办,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中国工程院办公厅、中国科学报社、山东省科学技术厅、烟台市人民政府承办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投票评选的2023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在山东烟台揭晓。
通过设计-工艺协同优化,开发出空气隔墙晶体管结构,大幅降低寄生电容,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GHz频率的二维半导体环形振荡器电路,比原有记录提升200倍,并预测了二维半导体应用于1nm节点集成电路的潜力与技术路径。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彭海琳教授团队与北大电子学院邱晨光研究员团队合作,研制出世界首例低功耗高性能二维环栅晶体管及逻辑单元,该晶体管的速度和能效同时超越了硅基物理极限,是世界上迄今速度最快、能耗最低的晶体管。
前言:在阅读这篇文章之前,记得“关注”,分享天天有,且订阅免费,可以完全放心。你是编者进步的动力,喜欢就关注订阅吧!随着芯片制造工艺的不断向前推进,5纳米、3纳米、2纳米,甚至1纳米,芯片制造越来越接近物理极限,摩尔定律也或将面临失效。
【全球首例!中国芯片技术惊天逆袭,两大黑科技让世界震惊!】 北京大学团队攻克光量子芯片“连续变量”量子纠缠簇态难题,首次实现芯片级确定性量子计算突破;同时彭海琳教授团队更颠覆传统架构,研制出全球首个二维环栅晶体管,让电子在“铋基高速公路”飙出光速,直接挑战硅基芯片物理极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