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的孩子才是自觉的孩子文丨尹建莉我非常喜欢一位家长讲给我的这件事,也曾在多个场合提到这个故事。她的孩子大约三四岁,很爱吃糖。妈妈害怕孩子吃糖太多会有龋齿,也担心会发胖,就严格控制数量,规定孩子每天只能吃两块。
和闺蜜聊天,话题总是绕不开自家的孩子,苗苗说以前她和老公工作忙,没有时间陪孩子,这次疫情爆发以来,连续一个月的超长假期,让她二十四小时和孩子在一起,虽然说弥补了她平日里无暇照顾孩子的亏欠感,但这集中性陪伴也着实让她感到吃不消,有时候想陪孩子多呆一会儿,共同搭个积木,孩子还会嫌她烦
今年北京冬奥会上,谷爱凌、苏翊鸣几位冰雪小将小小年纪却散发出强大的自信与坚定,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别人家的孩子”。一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受到他们年轻、优秀的刺激,回过头来怎么看自家孩子都不顺眼。
您是否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呢,当我们跟孩子说的事情需要执行的时候呢,孩子就变得不认账了,好像没发生过一样,要么就是孩子经常跟我们讨教还价,说好的马上去吃饭,总是想多玩一会,或者还会直接跟妈妈说自己不要规则要自由。
别的暂不论,演讲者说羡慕现在的年轻人拥有更多选择的自由,这颇让人感慨。但从另一方面来讲,家长若只是从经济上支持孩子的兴趣,满足孩子“选择的自由”,恐怕还不够,毕竟许多小朋友的兴趣只能维持一段时间,有的小朋友还不懂得自己的兴趣点是什么,今天想学这个,明天想学那个,最终白白耗费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