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观察中国经济不能只看一时】财联社10月25日电,经济日报文章指出,风物长宜放眼量,观察中国经济数据不能只看一时。衡量中国经济发展,增长速度是重要指标,但不是唯一指标,必须透过现象看本质,从短期波动中看到大逻辑大趋势。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三季度中国经济恢复向好,明显好于二季度。初步核算,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870269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3.0%,比上半年加快0.5个百分点。分季度看,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4.8%,二季度增长0.4%,三季度增长3.9%。
北京日报客户端 | 作者 陈文玲今年上半年,5.5%的经济增速还是积极的、向上的、给人信心的数字。上半年增速符合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5%左右的速度。关键是下半年,如果我们能保持5%左右的增速,今年全年在5%以上,还是有希望的。
16日发布的前4个月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显示,受国际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国内疫情冲击明显的超预期影响,经济新的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压力和挑战下,如何看待当前中国经济走势? 1 4月经济运行受较大冲击 短期波动不改长期向好大势 “前一段时间由于冷空气来临,北京出现降温。
2023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增长交出5.5%成绩单,其中,今年第二季度中国实际GDP增长6.3%,虽不及市场此前预期,但对于全年完成5%左右增速目标仍然提供了支持。如何看待经济增长动能企稳?2023年5、6月份中国经济增长企稳信号增多。
新华社北京2月19日电 题:以“新”为帆,奋力开拓外贸新空间新华社记者王宇、于佳欣新春伊始,外贸领域迅速开启“开工模式”:港口码头集装箱吞吐量大幅上升,“中欧班列”密集发运,义乌国际商贸城火爆开市,“新三样”加速扬帆出海,跨境电商势头持续向好,外贸活动呈现出满满“新”意。
人勤春来早,奋力开新局。当前正值多行业用工高峰期,也是劳动者求职就业的“窗口期”。记者在多地采访看到,企业拓市场抢订单,抓紧招揽所需人才;求职者寻岗位提技能,期待早就业增收入;政府部门密集开展招聘活动,全力促匹配稳就业。“用工忙”折射“开门稳”,传递出经济运行回升向好的积极信号。
新华社北京2月13日电新华社记者王亚宏、唐诗凝新春市面上新产品、新场景、新热点接二连三,亚冬会激发冰雪热、“非遗年”助力文博游……通过新春新市面这扇观察窗口,新一年中国经济的活力与潜力正在显现。新市面的活力,体现在新的优质产品和服务创造出更多消费需求。市场的活力是具体的。
新华社北京2月13日电 题:新趋势新空间新潜力——新市面折射中国经济新活力新华社记者谢希瑶、王雨萧、唐诗凝市面,观察经济活力的窗口。申遗成功后的首个春节年味更浓,大江南北的开年市红红火火。新春佳节,正越来越成为集阖家团聚、文旅体验、休闲购物于一体的经济消费年度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