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语:1957年11月17日,毛泽东在莫斯科大学大礼堂接见近三千名中国留学生时说:“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七绝•赠父诗 / 毛泽东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注释:改西乡隆盛诗,源于《毛泽东自传》。1910年,毛泽东的父亲毛顺生要他去做生意,毛泽东却立志走出韶山冲到新式学校湘乡县立东山高等小学继续求学。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毛主席在家务农,写了农活感悟耕田乐以后,通过读书让他认识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树立了崇高的理想,1910年秋天,受革命思想影响,17岁的毛泽东说服父亲同意他到湘乡东山小学堂继续读书,临行前写下了这首诗,夹在父亲每天必看的账簿里,以明心志。
1910年的秋天,毛泽东还是一个意气风发的17岁少年,他从小就有凌云壮志,渴望知识。家乡韶山的教育已经难以满足毛泽东的知识渴求,他决定离开家乡,到外面的世界接受更高等的教育,开拓自己的人生道路。离开家乡的时候,毛泽东写了一首诗,赠送给父亲,诗名《七绝·改西乡隆盛诗赠父亲》。
编者按以红色诗歌,强文化自信。湖南国际频道“百年耀中华”专栏推出“时空诵读”板块,通过重温毛泽东诗词,感受伟人毛泽东的革命情怀与英雄气概,增强青少年的红色记忆,营造爱国爱党的热情,红色文化精神也得以跨越时空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