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甘肃频道】“国际关系研究:热点问题与学术前沿”学术研讨会日前在兰州大学举办。会议聚焦国际关系的深刻变化,对国际关系研究中的热点问题与理论前沿进行了全面深入的交流讨论。研讨会由兰州大学上海合作组织研究中心主办,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国际政治研究专业委员会等协办。
点上方“上海社会科学院”关注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关注度报告发布会近日在京举行,会上发布了《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中文期刊用户关注度报告(2023年度)》。《国际关系研究》荣获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2023年度政治学最受欢迎期刊。
国际关系研究源远流长,但就学科建制而言,国际关系又是一门年轻的学科,不过百余年而已。然而,国际关系研究面临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一方面,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际形势深刻复杂变化的背景下,主流国际关系理论困顿、国际关系研究的解释力和预测力不足。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田野调查,英文名为field work或field research,中文又译作“田野作业”或“田野工作”。田野调查在应用之初,是西方殖民海外扩张的一部分,后被人类学家用于了解“异文化”,特别是没有文字与历史记载的民族与部落。
澎湃新闻记者从复旦大学相关方面获悉,著名国际问题专家、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原院长、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原院长倪世雄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2024年9月2日在上海逝世,享年84岁。复旦大学官网曾这样介绍他:倪世雄教授是最早将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引入中国的代表人物之一。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伴随ChatGPT、Kimi等大语言模型的诞生,生成式人工智能正在剧烈颠覆人类社会的生产模式、工作习惯以及信息法则。在此背景下,大语言模型对于国际关系研究方法的冲击成为重要议题。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国际关系中的差异问题》,纳伊姆·伊纳亚图拉、戴维·布莱尼著,曾向红、杨双梅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23年版在多元价值共融的全球化时代背景下,凝聚各主权国家间的共识已成为国际关系研究的核心议题。
作者:刘孟强(大连外国语大学东北亚研究院研究员)冷战结束后,不确定性成为时代的主题标签。如何理解国际关系的不确定性以及如何应对国际关系的不确定性成为国际关系研究的重要议题。同时,不确定性概念也成为国际关系理论创新的“指标”,众多理论以解释、解决国际关系中的不确定性为目标。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随着全球化和区域化的发展,近些年来“地区大国”(Regional Power)的概念在国际关系相关研究中不断被提及,国际政治中地区大国的作用变得更加复杂和重要,成为国际关系研究的重要议题之一。
东南网1月13日讯(本网记者 李行云)国际关系领域引入“人”的视角后,对诸如国家、和平、战争、国际体系等国际关系议题将得出一些新的看法。今日,“述学·咨政——第15届福建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展播”第八期《人、国家与国际关系——心理文化学路径》正式上线。
来源:人民网-国际频道 今年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70周年。70年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被世界各国普遍接受和认可,成为现代国际关系重要准则。外国专家学者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过去70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