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贝家喻户晓,但他的老师饶家驹的故事渐渐被人遗忘。饶家驹,时人称“难民之父”,是中国人民患难之交的国际友人,抗日战争期间在上海、汉口等地设立安全区,救援中国难民数十万人。历史不应该忘记这位伟大的人道主义者。 拉贝家喻户晓,但他的老师饶家驹的故事渐渐被人遗忘。
今天,“南京大屠杀与我有什么关系”系列人物访谈栏目报道第三篇:《云育和平 走近约翰·拉贝》,为您讲述南京大学师生寻访德国友人约翰·拉贝在中国工作生活的足迹,续写拉贝大爱故事的历程,揭开一段德语系师生与拉贝先生的渊源。
11月23日是约翰·拉贝先生140岁诞辰。从114年前他来到中国,拉贝家族与中国的缘分就连起来了。或者说,从一个26岁的德国小伙,到56岁独撑一个分公司的经理,约翰·拉贝在那30年间为中德友谊架起的桥梁至今已延续了百余年。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陈思阳 刘朱鹮):近日,“纪念约翰•拉贝来京115周年活动”在京举行。本次活动由北京联合大学和北京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联合主办,活动主题为“从北京起步:约翰•拉贝与中国人民的友谊”,旨在弘扬拉贝先生的人道主义精神,赓续中德民间友谊。
7月31日下午,潘光教授登上腾讯会议室主讲《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国际统一战线》,此为直播现场。【导读】接连受到台风“烟花”和新冠病毒“德尔塔”的侵扰,原定7月24日举办的156期文汇讲堂,在听友和上报集团同仁帮助下终于于一天内顺利移师腾讯会议室。
说起南京安全区,大家可能不会陌生。日军攻陷南京后,欧洲侨民建立安全区,保护了很多中国老百姓。其中的代表人物约翰拉贝,被誉为东方辛德勒,受到了中国人的感恩与尊重。然而,鲜为人知的是,在南京安全区之前,位于上海南部也就有南市安全区。
1937年12月,在华经商的德国人约翰·拉贝和十几位外国籍人士,发起建立南京国际安全区,为约25万中国难民提供暂时避难场所。不久前,拉贝的后代将《拉贝日记》原件捐赠给中国。有一个小小的疑问。作为一个纳粹党,拉贝为何会在战争中保护中国难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