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铸魂,跟读传家。于氏族人与安国氏根深情浓,薪火相传。在明代的时候,于成龙的祖辈就修缮了安国寺,并且在旁边建了一座读书楼供于世子弟在这里读书。于成龙年少时曾经六年在这里读书,励志研学经典。于成龙在勤俭学善年的良好家风熏陶之下自学修身,为报效国家建功立业奠定了良好的思想文化基础。
近日,笔者在天下第一廉吏故里——方山县北武当镇来堡村于成龙廉政文化园见到了一幅于成龙曾孙,据该园区负责人高林清介绍,匾额是他最近从一汾阳人手中以5200元的价格购得。于成龙(1617-1684),字北溟,号于山,清山西永宁(今山西方山)人。谥“清端”、赠太子太保。
类似于成龙这样的“省部级”官员,在清朝有很多,被“开发、挖掘”出来的不错,不能不说影视作品的影响力是巨大无比的,单从山西来说,《康熙大帝》捧红了陈廷敬的“皇城相府”、《大红灯笼高高挂》和《乔家大院》捧红了乔致庸的“乔家大院”、《于成龙》又让于成龙名扬天下,于成龙故居能不能火起来,目前还不好说。
提要:凯里孙应鳌、思南李渭和王阳明的思想与其他思想一起,共同滋养了于成龙的高尚德性。内圣外王,正是在高贵性情的基础上,于成龙才成就了他留名青史的丰功伟业。于成龙(1617—1684)是清朝著名的廉吏,曾被康熙皇帝誉为“清官第一”“天下廉吏第一”,去世后谥“清端”。
在距离山西省吕梁市离石区西南25华里处的乌崖山麓,千年古刹安国寺坐落于此,这里曾经走出了“天下廉吏第一”的于成龙。图为于成龙廉政文化教育基地于成龙(1617年-1684年)字北溟,号于山,清山西永宁州来堡村(今属山西省吕梁市方山县北武当镇)人。
“敦厚家风”代代传本报讯(记者 李尚鸿 通讯员 闫卫星)12月7日,从方山县于成龙廉政文化研究会传来消息,近日进行于氏文物普查时,在该县境内的峪口镇张家塔村古民居“敦厚堂”大门上,发现了于成龙曾孙于大檀题写的木刻版匾额“敦厚家风”四个字。
终身以“天理良心”为行为准则 记者 王卫华 通讯员 闫卫星 于成龙 字北溟,山西永宁人。明崇祯年间(1639年)副榜贡生。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被任命为广西罗城知县,时年四十五岁。康熙六年(1667年),升迁为四川合州知州。康熙十三年(1674年),代理武昌知府。
于准,山西永宁州人,两江总督于成龙之孙。十月,疏言直省钱粮,以二月开徵,计至岁终,为期十月之久,黔省钱粮定于九月间开徵,至岁终仅四月,为期甚促,各官考成仍同直省例,岁内全完纪叙,恐州、县考成心切,急徵累民,请宽限三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