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着重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高校德育工作旨在培养具有良好思想道德品质和具备综合素质能力的新时代高质量人才,这是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关键环节。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国政协常委,会计审计学家,中国税务学会副会长张连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培育中华美育精神的沃土,在锻造人们的心灵情感品行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我国拥有悠久而丰富的传统文化,这一文化遗产承载着人们千百年来的智慧和价值观念。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生德育教育,不仅是对文化传承的延续,更是对未来社会建设的有力支撑。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发展,德育教育作为塑造未来社会的关键一环,亟待进行创新性建设。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高校德育工作在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独特的精神内涵,融入高校德育工作具有重要的价值意蕴。
编者按:解读时事政策,挖掘文化底蕴,弘扬主流价值观,即日起,在滕州市委网信办指导下,大众网枣庄开辟网络评论品牌栏目《善评》,传播滕州好声音,汇聚滕州正能量,努力打造有态度、有深度、有温度的网络评论品牌栏目。□特约评论员 郭帅“泱泱中华,历史悠久,文明博大”。
要从一个自然的、生物学意义上的人转变成为一个自觉的、文化意义上的中国人,任何人都有必要自觉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只有这样,才能了解我们身上的文化基因是怎样的,知晓我们的精神世界是怎样一番风景,明白我们获得了怎样一种与众不同的独特性,理解我们为什么会这样想和这样做。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深刻阐明了我们党对待传统文化的立场态度,集中体现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鲜明文化观,指明了永葆中华文化生机活力的必由之路,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深入贯彻落实。
原标题: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
教育部印发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明确指出,历史是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核心课程,在传承人类文明的共同遗产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有助于学生系统、深刻地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形成发展过程及其在人类文明进程中的重要地位,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领悟中华民族的独特智慧。
尤其是当下这个时代,你是如何看待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国传统文化实质上从1840年以来就已经饱受西方文化的冲击了,也遭受过彻底的唾弃和破坏。现在,还要不要or能不能继续坚韧的传承下去?中国的传统文化需要做什么改变吗?改变了的中国传统文化还是那个中国传统文化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