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日上午,以“马王堆汉墓文物、汉代文化与当代中国”为主题的马王堆汉墓考古发掘5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在长沙开幕,300余名国内外专家学者齐聚一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挖掘文物价值,彰显文化自信,让新时代中国故事更加丰富世界。
山东博物馆“海岱日新——山东历史文化陈列”展览在2023年“国际博物馆日”正式向公众开放后,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观众,涌现出一波又一波的参观热潮。该展之所以广受欢迎,与其采用新材料、新工艺、新媒体、新技术,艺术与科技融合,实现展览信息的多样化传达,打造沉浸式观展空间,有很大关系。
中新网郑州7月21日电 (杨大勇)如何让文物“活”起来?让文物“活”起来的路径是什么?21日,来自多个地方的博物馆馆长以及相关专家聚首河南博物院,就如何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历史文化遗产,让更多文物真正“活”起来进行探讨。图为“让文物活起来”研讨会现场。
原标题:中国国家博物馆:(引题)让文物“动”起来、“变”起来、“活”起来(主题)中国文化报记者 刘源隆进入数字信息时代,文博资源与数字资源形成良性互动与融合发展,已成为全国各博物馆发展的新探索。如何更好地让文物“活”起来,是当前文博领域的一个重大命题。
来源:人民网 原创稿人民网北京5月29日电 (记者刘微)头上戴帻,袒胸露腹,着裤赤足,左臂环抱一扁鼓,右手举槌欲击……近日,中国国家博物馆(以下简称“国博”)联合中国传媒大学共同出品的首部原创文物活化舞台剧《盛世欢歌》在国博上演,陈列在国博“古代中国”基本陈列秦汉单元的明星文物—
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本期我们邀请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王春法,讲述国博如何加强文物价值的挖掘阐释和传播利用,让文物活起来,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
数字建模,三维呈现,点击视频和文字,就能看看文物背后的故事。在2023山东旅发大会的数字展示区域,“数字文博互动魔墙”吸引了很多年轻人,这里的200种数字文物,是从青岛市博物馆16万件馆藏文物中筛选出来的。精美的细节,生动的互动,让文物“活”了起来。
中新社北京10月31日电 (记者 应妮)“妇好”青铜鸮尊的用途是什么?“利”青铜簋铭文中的“岁鼎”二字何意?这些,都能在中华文明云展上找到答案。作为中国国家博物馆文物活化利用新成果,中华文明云展试点30日上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