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唯一曾徒步横穿南极大陆,70岁时仍深入青藏高原、格陵兰冰盖考察的科学家,秦大河说,“我经历的极地和雪山考察中,有过生死之间的时刻,但我始终相信,地球科学工作者的探索人生,就该保持谨慎小心,但要永远前进。”
19世纪中叶以后,一大批仁人志士提出向西学习科学技术,通过科学、教育来拯救处于危亡边缘的中国,从此中国人开始奋起直追,直到现代我们的科学技术水平终于有了巨大的提高,离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不断在缩小,甚至在某些领域我们已跻身世界先进行列。
不久前,秦大河穿越南极期间的日记以《大穿越:秦大河南极科考行记》为名出版,我第一时间阅读了这本书,跟随他的文字重温了一遍穿越南极的征程,从字里行间可以感受到一名科学家的勇气、坚韧、严谨,以及合作态度和爱国主义精神。
《大穿越:秦大河南极科考行记》 秦大河 著 科学出版社今年是中国开展南极科学考察事业的第40个年头。今年年初,我国第五个南极科学考察站秦岭站建成开站。前不久,《大穿越:秦大河南极科考行记》修订出版。秦大河,1947年出生于兰州,冰川学家和气候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兰州大学1965级地质地理系校友、中国横跨南极第一人、曾获2013年度沃尔沃环境奖的我国著名地理学家秦大河院士荣获“2021-2022影响世界华人盛典终身成就大奖”,以表彰其在冰冻圈科学、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等领域的杰出贡献。
“强省会·兰州绝技”系列报道中国科学院西北研究院 让我国冰雪运动实现“用雪自由”在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开展冰状雪试验 本文图片由王飞腾提供在首钢大跳台对储雪堆的质量进行监测在首钢大跳台开展储雪保障工作编者按省会强则全省强,“强省会”必须依靠“强科技”赋能助力。
冰川上的来客——记中国第三十九次南极科学考察队队员杜志恒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吴涵南极对大部分人而言,是地理课本中的文字和图片,是单从影像中就能感受到的极寒,是世界地图最下方那1400多万平方千米的神秘白色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