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按照自己的节奏继续走进了中条山区,冬季树木凋零,大山间视野开阔了许多,往日不曾看到的景象尽收眼底,沿着盘山公路一路向上,半山腰一排房子出现在了我们眼前,黄土矮墙后一位头包蓝布围巾的大娘拄着拐杖慢慢走过,山村的慢生活吸引着我们停下脚步,把它录入镜头。
很小的时候就听老人们说过“劳动人民的智慧是无穷的”,这不最近摄影师就在山西晋南农村看到了这样的一个运输神器“木架车”,印证了这句话,它的发明创造始于上个世纪的80年代初,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它已经在很多农村慢慢消失了,为何还有农村的老人们在用它,必有它的故事。
“淮海战役是沂蒙老区人民用小推车推出来的。”这句话,相信沂蒙地区的朋友,都耳熟能详。小推车,是农业社会时代的主要运输工具。过去,公路、铁路没有现在这么发达,甚至马车都不太多。在农村,多数人们运送东西,都是靠着人力小推车。
最后的木推车文|魏兆先木推车,曾伴随了我的青少年时期,几十年岁月里,目睹和亲身经验过这种乡村小路上往来不断的运输工具,对它印象很深,极有感触。如今,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木推车已经彻底退出历史舞台,成了几代人的记忆。
小推车就是一种木制的独轮小推车。20世纪五十年代末,农村还在使用着这种木制的独轮小车,上面放一个用荆条编的筐,推土推粪推粮食。印象最深的一件事就是母亲用这种独轮小车推着三岁的小妹妹到离家很远的地方去挖河。
最有名的1960年开工“红旗渠”,老辈人一定记得,1969年7月全面完成引水通水的,耗时近10个年头,“红旗渠”总干渠70.6公里,挖平山头近1200座,架设150座渡槽,挖石土方2200万立方米,工程浩大,环境艰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