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酒从中国传统君子文化中吸取养分,提炼出从理念到行为的系列内涵,倡导饮酒人涵养健康饮酒、文明品酒的“君子之好”。这其中的智慧,来源于孔子对人类文明的思考和日常生活的实践。孔子酒量怎么样孔子并不以酒人名于世,却是一位真正知酒、懂酒的人。
在中国古代诗歌里,酒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表意符号。从先秦《诗经》到清代诗歌,都能看到酒与诗的互动。《诗经》写美酒佐烤肉的场面,“旨酒欣欣,燔炙芬芬”(《大雅·凫鷖》)。清代诗人朱彝尊写山中夜宿,“不是山中无酒,何妨一醉陶潜”(《清平乐·秋夜宿灯公山房》)。
加拿大汉学家森舸澜在《我们为什么爱喝酒》中打破学科边界,融汇演化生物学、神经科学、人类学、考古学、文学研究成果指出,人类爱上喝酒绝非偶然或是“恶习”,酒精是人类最早的随身携带的“吐真剂”,它带来迅速起效但温和稳定的理性掉线、创造性思维提升,一直是促进人类合作、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关键要素。
作者:冯建荣(绍兴市文史研究馆馆长)《黄酒有意思》冯建荣 著浙江人民出版社笔者新著《黄酒有意思》一书,近期由浙江人民出版社推出。该作以文化的视角来观酒,其中有对酒之史、酒之文等内容的梳理——“我有旨酒”“且以喜乐”,最早从《诗经》开始,古人就在辞章中谈论了酒。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刘宏冰中国酿酒历史悠久,名酒荟萃,酒文化源远流长。《汉书》曰:“酒为百礼之首”,强调“百礼之会,非酒不行”。历代名人雅士,好饮者众。然饮者有德,方留美谈。孔子曰:“唯酒无量,不及乱。”一语道出了中国酒文化和酒德的精髓要义。何为酒德?唯酒无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