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水期鄱阳湖底古桥现身近日,进入枯水期的鄱阳湖水位下降,位于江西省九江市都昌县多宝乡的湖底古代石桥露出水面。据了解,该桥是江西省重点保护文物,修建于明朝,曾是两岸沿湖群众往来交通要道。12月5日,游人行走在鄱阳湖底石桥上。12月5日,游人行走在鄱阳湖底石桥上。
极目新闻记者 黄忠摄影记者 刘中灿视频剪辑 刘中灿通讯员 徐竞翔 梅旺一溪流水绕村行,翠柳摇风百鸟鸣,青石板桥人迹少,山花烂漫处处红。在武汉市江夏区山坡街陈六村大屋饶湾,陌野之间,港汊之上,一座始建于元代1349年的石桥栉风沐雨,历经沧桑数百年,至今保存完好,仍能通行。
近日,随着天气持续晴好,江西新余仙女湖的水位有所下降,沉睡在仙女湖底的明代万年桥露出了“尖尖角”。万年桥修建于明朝嘉靖年间,距今有460多年的历史,是江西省现存最早的多孔石拱古桥,历史上,这座桥曾多次重修,是分宜古城通往南方的重要通道。
文/图 半岛全媒体首席记者 王永端站在胶莱河西岸,80岁的老人于永合一直不敢相信,他行走了70多年的闸子集桥就这样倒了。和普通的桥梁不同,闸子集桥横跨胶莱河已历经200余年沧桑。这座用300多块巨石砌成的桥梁,便利了胶莱河两岸百姓通行的同时,也见证着河两岸的沧海桑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