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疼胃胀,食欲不振、倦怠乏力、大便不调,特别是胸口堵堵的不舒服,中医有一个专门的字来形容,就是“痞”,这种胃脘痞满、食欲不振的人往往是脾胃气机阻滞,运化失常所致。中医在治疗这种情况时,通常会采用行气消痞、健脾和胃的方法。那么今天,我要跟大家讲一讲,脾胃虚弱且有气滞的人如何调理。
说起心脏病,好多人都觉得这是老年人的专利,但是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加,或者因为生活里的坏习惯,好多人年纪轻轻也出现了心慌,胸闷,胸口疼,的症状,平时还精神疲惫,喘不上来气,脸色发暗,口唇青紫,有时候几分钟就好了,有时候好几天都不舒服,去医院检查也没查出什么。
瓜蒌薤白半夏汤出自《金匮要略》,是瓜蒌薤白白酒汤加半夏而成。此方为《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的要方,主治胸痹,症见喘息咳唾,胸背闷痛,短气,舌苔白厚或白厚腻、关脉弦滑等症者,是治疗胸痹的著名方剂。但现在一般都是用水煎取药汁服用,也有服用时再兌入米醋的用法。
“郁闷”一词几乎成为了当代人们天天挂在嘴边的口头禅,当然啊偶尔的不开心是正常的,若是天天都处于情绪低落的状态,那就不能放任不管了,长期发展下去就会“气郁”,从而诱发抑郁症的发生,还会伴有胸闷气短、胁痛等症状,这不仅危害心理健康而且还会影响身体健康。
在中医理论中,胸闷气短的症状通常被认为与多种原因相关,如情志不畅、痰浊内阻、气血不足、心阳虚以及肺气虚弱等。胸闷气短通常表现为胸部闷胀、气促不畅、呼吸费力,甚至有一种窒息感。这种感觉可能会影响到日常生活和工作,给患者带来不适和困扰。
目前,对于中老年人来说:心慌气短,动则加剧,夜间不能平卧,下肢浮肿;胸部憋闷,刺痛、绞痛,固定不移,心律不齐,心悸自汗,气短乏力;中风病,症见半身不遂或偏身麻木,口舌歪斜,言语不利等,是非常普遍的现象。
冠心病,现在这可谓是个社会上高发的心血管病,尤其爱找上中老年人,心绞痛就是它最常见的症状。常见的症状有:心慌气短、动则加剧,下肢浮肿,夜不能卧,胸闷绞痛,心律不齐,心悸自汗等等,中风的患者还会出现偏身麻木、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说话含糊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