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突击炮是二战德军装甲战术的核心火力之一,传统火炮的机动性太差,无法跟上装甲集群的节奏,为此德军以三号坦克的底盘为基础,打造出了著名的三突子,也就是三号突击炮,它的总产量超过1万辆,在德军装甲武器里算是高产的代表。
抗战期间,中国政府向德国军队多次订购榴弹炮,但是由于战争的特殊性,在订购的过程中,虽然日本军队多次向德国施压,但是德国还是秘密的将76门榴弹炮交付了中国,虽然只是为了赚钱,但也是在危难时期给中国援助之手。
这种车在生产和使用中采用过的正规名称相当多,1943年7月首次命名为“ Leichte Feldhaubitze 18/2 auf Geschützwagen II”,当年8月被称为“G.W. II ‘Wespe’ für le.FH 18/2 auf Gw II”,当年11月被称为“Geschützwagen II”,1944年5月被称为“leichte Panzerhaubitze auf Sd.Kfz.123”,1944年10月获得了最终的正式名称“le.F.H.18/2 auf. Fgst.Pz.Kpfw.II ”,当时该车已经停产。
1918年德国战败前进行新式105毫米榴弹炮的研发工作用于取代16型榴弹炮,但是受到德国战败研发工作被迫中止,战后的间战期内德国秘密进行武器研究工作,1929年德国克虏伯公司完成了1918年新式榴弹炮的研发工作,一方面是为了掩人耳目另一方面其研究开始年份的确是1918年,新式榴弹炮定型为le.FH18型榴弹炮。
105毫米leFH 18型榴弹炮是二战德军步兵师的标准火炮。按照编制标准,每个步兵师的炮兵团中配备三个营的leFH 18型榴弹炮,每个营有12门。这种火炮在二战期间成为德军步兵师的重要火力支柱。战争开始时,德军服役的leFH 18型榴弹炮数量达到4,862门。
在一二战期间,大口径火炮是终极武器,仅次于现代化的导弹,尤其是榴弹炮和加农炮,不仅射程远,口径也都超过了100毫米,都相当于重型火炮的归类,那么本期我就来为大家们盘点15门,二战期间的著名牵引式重型火炮,当年最出名的德军88毫米火炮与这些超过100口径的重型火炮相比,它真的不算什么。
在抗日战争时期,当时国内最精锐的就是德械师部队,但所谓的“德械师”也可以叫做“德式师”,因为部队当中并不完全都是德式装备,只是部队训练、人员培养、作战思维等模仿德国,只有部分重型武器和装备是引进德国的。
在抗战时期,我国进口了大量德国武器,在轻武器来说,有毛瑟1924式步枪,还有在毛瑟1924的基础上仿造的中正式步枪。MG-13型通用机枪,MP18冲锋枪和MP28冲锋枪。MG08型重机枪(国产版为24式重机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