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模型增强机器人交互和推理能力,人形双足机器人、智能仿生机器人等新产品涌现,工业机器人精度、负载能力逐步提高……《经济参考报》记者从2023世界机器人大会上获悉,在政策支持与市场需求的带动下,我国机器人产业蓬勃发展。
新华社上海7月2日电 题:从人形机器人到无人驾驶车——来创新应用先导区看“人工智能+”落地新华社记者何欣荣、杨有宗作为全国首个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从人形机器人到无人驾驶出租车,上海市浦东新区在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前夕展示了一系列前沿应用,显示出人工智能正在加速与经济社会发
美国Deseret新闻网2月15日文章,原题:机器人以防疫名义“入侵”2022年冬奥会 北京冬奥会上各种亮眼的新科技令人印象深刻,事实证明,这些新技术并不只是为了炫耀:它们确实有助于减少人际接触并遏制疫情。
让截瘫患者“站起来又走得好”,是人机智能技术与系统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电子科技大学机器人研究中心主任程洪一直以来的奋斗目标。在8月27日举办的“未来之夜——让科技之光点亮网络文明”活动上,程洪分享了他的团队与绵阳女警黄曼的故事。
人形机器人需要在训练中不断成长,才能像人一样的活动并完成任务。如同小学生做习题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一样,人形机器人也需要数据集这样的“习题册”来提升自己。12月27日,国家地方共建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与北京大学计算机学院联合创建的具身智能数据集对外发布。
来源:科技日报 原标题:智能机器人“游走”水底,取土无盲区2月19日,中铁大桥局承建的常泰长江大桥附属工程基本完成,预计今年10月具备通车条件。常泰长江大桥是长江上第一座集高速公路、普通公路、铁路于一体的跨江大桥。
一袭银黑色打扮的机器人,双手环抱着大会徽章,一步步走向舞台中央,再将其准确地放入启动台上。这是8月21日在北京亦庄举行的2024世界机器人大会开幕式上的一幕。这个身高约173厘米、体重60公斤左右,名叫“天工1.2max”的机器人,由北京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研发,系首次亮相。
来源: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记者 王冬 环球时报驻德国特约记者 青木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任重】编者的话:8月6日,美国科技企业Figure AI发布新一代人形机器人产品Figure 02,有消息显示其已经走上了宝马的汽车生产流水线。
来源:新闻联播 “人形机器人有望成为继计算机、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后的颠覆性产品,将深刻变革人类生产生活方式。”此前,工信部发布《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开篇即这样写道。“人形机器人”与计算机、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这些已经深度融入我们生活的产品并列出现,带来无限的想象空间。
机器人的研发、制造、应用是衡量一个地区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人形机器人更是尖端科技的集大成者。得益于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突破性进展,人形机器人产业热度不断走高,已成为科技竞争新高地、未来产业新赛道、经济发展新引擎,掀起一场你追我赶的城市竞逐赛。
近期,人工智能(AI)+机器人赛道广受关注。英伟达CEO黄仁勋在开发者大会上表示,构建人形机器人大模型,已经是AI领域中最激动人心的赛道之一。去年12月29日,在人形机器人整机制造商优必选的上市仪式上,公司CEO与其最新工业版人形机器人Walker S一同敲响开市锣。
2月22日是2025全球开发者先锋大会(GDC)开幕式举办日,在西岸艺术中心B馆内的绿茵场上,一场双足人形机器人足球赛吸引了大批观众。本文图片均为 澎湃新闻记者 俞凯 摄“哎呀,球稍稍偏出了球门,可惜了,继续加油”“射门,终于进球了,1比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