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也有人仍然心存困惑:到底什么样的地才能叫湿地?专家介绍,今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正式施行,其中规定:“本法所称湿地,是指具有显著生态功能的自然或者人工的、常年或者季节性积水地带、水域,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六米的海域,但是水田以及用于养殖的人工的水域和滩涂除外。”
齐鲁网·闪电新闻4月16日讯 为摸清生物多样性“家底”,加强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着力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近日,山东师范大学科研团队赴泰安大汶河流域湿地生态系统,展开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工作。“鸟类作为生态环境好坏的重要指示,其种类和数量可以反映出当地的生态环境状况。
来源:中国经济网中国经济网北京2月2日讯(记者 杨秀峰 李冬阳)今日是第28个世界湿地日,主题是“湿地与人类福祉”,口号是“人与湿地 生命交织”,旨在强调湿地与人类福祉息息相关,人类从湿地生态系统中汲取营养、灵感和复原力,呼吁全社会行动起来保护修复湿地。
湿地又被称为“地球之肾”2024年2月2日是第28个世界湿地日主题是“湿地与人类福祉”近年来海南通过退塘还林、退塘还湿等行动加大沿海地区红树林湿地生态的修复根据第三次国土调查数据显示海南省湿地总面积超12万公顷长长的海岸线上随处可见“绿毯”般的红树林不仅起到防风消浪、固岸护堤的作
新华社武汉11月6日电(记者张淼 熊琦 刘曲)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和“物种基因库”,具有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在维护生物多样性、固碳减排、缓解和预防自然灾害等方面作用显著。然而,受农业活动、气候变化等影响,全球湿地缩减和退化形势严峻,守护湿地亟需各方携手同行。
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是全球重要生态系统之一2月2日是第27个世界湿地日今年世界湿地日的主题为:湿地修复近年来随着长江大保护、湖泊治理、生态文明建设力度加大湖北湿地生态修复保护加速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今天让我们与神秘的湿地“精灵”来一场邂逅吧湖北日报融媒体中心出品编辑:娄雅玲 肖
来源:新华社 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是人类及众多野生动植物的繁衍栖息之所。2023年2月2日是第27个世界湿地日,今年的主题为:湿地修复。近10年,中国向世界交出了一份亮丽的“湿地答卷”,一幅“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的“湿地新篇”正在绘就。
湿地又被誉为“地球之肾”,有净化水源、改善水污染的作用。近年来,我国湿地保护初见成效。“鸟中大熊猫”黑鹳 由“稀客”变“常客”三门峡黄河湿地地处全球候鸟迁徙中亚—印度迁徙通道上,是重要的候鸟迁徙地和越冬地。
文/宋晓杰 摄/吴永君生命的摇篮水:万物生灵的命脉辽宁盘锦境内,大大小小、弯弯曲曲的河流有21条之多:大辽河、辽河、大凌河、绕阳河等,还有以辽滨、三角洲等七大水库。听听这些名字,想想波光潋滟的水面,仿佛就有湿润的水汽迎面扑来。摸摸脸都是润滑的、湿软的。
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湿地,拥有众多野生动植物资源,是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地区之一。2022年,青浦全区湿地总面积为14709.96公顷,其中自然湿地面积6814.07公顷,占全部湿地面积的46.32%。旅行何必去远方,青浦6大最美湿地,都在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