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江斗里式(苗族)从江斗里式以从江县斗里镇为代表,分布于从江斗里、翠里和西山等乡镇。斗里式女装上衣为无领斜裾左衽无扣长袖衣,衣料为自织亮布。上衣大襟无扣,两襟在胸前交叉,用织锦彩带在腰间固定,彩带尾端自然下垂。衣领、衣襟处镶刺绣花边。
望谟打易式(布依族)望谟打易式主要分布于望谟县北部,以打易镇长田村为代表,其女装工艺、结构复杂,制作考究。女装上衣为右⃞短衣,长不及臀,领边及衣边镶以织锦和刺绣装饰;窄袖,袖口处、腕关节处、肘关节处、肩关节处往下三寸共镶以四段织锦、蜡染或刺绣装饰。
播州平正式(仡佬族)播州平正式分布于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平正仡佬族乡为贵州唯一的仡佬族乡,服饰很有民族特色。女装上装为无领贯首衣,主体以蓝色布料制作而成,领口以齐肩宽的织锦镶成,带肩部一周;短袖,袖长及臂,袖口以织锦镶成,与领口形成呼应。衣襟前短后长,两侧开衩。
参考文献[1]龙胜县志编纂委员会,龙胜县志[M],第1版.上海:汉语大辞典出版社,1992:2[2]好古堂刻本[3]李富强著,现代背景下的乡土重构——龙脊平安寨经济与社会变迁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年[4]刘瑞璞 何鑫 编著,中华民族服饰结构图考[M],第1版.北京
编者按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究竟是怎样的生活?6月起,云南网策划推出“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关键词是____”系列主题稿件,通过“视频+图文”的形式,讲述小编心中的云南生活。同时,诚邀广大网友参与描述心中“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献计如何实现更美好的云南生活。
湄洲女头饰服饰于2022年1月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帆船头、大海裳,红黑裤子寄平安”形象地概括了福建三大渔女之湄洲女的发饰和服饰。湄洲女头饰即“帆船头”,也称“妈祖髻”,梳法复杂而精巧,整体造型从头顶到后脑勺竖着一片扁扁的、如船帆似的发髻。
民国初年,河南富家男子多穿大襟长袍,老者外套马褂;妇女则穿丝绸旗袍、风云扇子,内着红绿裤子。女子的袄、褂稍长,对襟、大襟右开口两样,多镶边,并于拐角处勾图案,领口肩旁镶另色外衬肩,故有“白布衫多衬肩”之说。
日占时期,大连被称为“东亚名城”,每年有很多外国游客去连。在外来文化的影响下,许多居民的观念发生了改变,服饰习惯也变得有所不同。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服饰变得更加适合工作,常见的工作装造型为宽松、有口袋的大衣,有的还穿长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