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量天地间,我们与星辰遥相呼应。头顶的浩瀚星空,吸引着我们不知疲倦地探寻、思考。 群星汇聚,顶格视觉艺术盛宴 时代美术馆携手星河角落×《中国国家天文》首次重磅打造的《星河角落:步天歌》即将于2023年7月22日浪漫开展。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张云山4月14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人工智能工作组发布新一代天文大模型——“星语3.0”。“星语3.0”基于阿里云通义千问开源模型打造,目前已成功接入国家天文台兴隆观测站望远镜阵列--Mini“司天”。
在南仁东的带领和影响下,突击队成员20多年扎根大山深处,执着坚守、敢为人先,攻克了超高疲劳性能钢索、大跨度结构建造技术、大尺度高精度动态测量技术、复杂系统控制等多项核心技术难题,建成了世界上最大、最灵敏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实现了中国射电天文观测设备由追赶到领先的跨越。
封面新闻记者 欧阳宏宇不久前,中国天眼FAST再获重大发现,首次发现两个活跃重复快速射电暴(FRB)的圆偏振,精细刻画了动态宇宙中的偏振特征,有望揭示一神秘天体物理现象起源。这一发现的渊源是什么?背后又有何价值?
来源:新华社 来源:12月30日《新华每日电讯》作者:新华每日电讯记者李牧鸣2022年10月30日,中国天文学会百年诞辰。100年前的中国,尚处于内忧外患、国力羸弱之际。无数仁人志士走上思想改良或实业救国的道路,但也有一些人执着于仰望星空,坚持看似无用的天文观测。
“中国天眼”全称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2016年9月25日落成启用,2020年1月11日通过国家验收正式开放运行。英文缩写为FAST,是我国独立自主设计并建造的世界最大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2017年10月,“中国天眼”宣布发现首批新脉冲星。
《星汉灿烂:中国天文五千年》李亮 著 人民邮电出版社生活在现代的中国人,当然要对自己的国家有所了解。要了解中国,可以有多种不同视角,从历史文化角度来认识中国就是一个非常好的视角。中国拥有五千多年未曾中断的文明史,还有着四千年传承不绝的文献史,这在整个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金立旺 江宏景 高巍圆环阵太阳射电成像望远镜位于四川省稻城县,海拔3820米,四面环山,中间平整。313部直径6米的抛物面天线围绕中间100米高的定标塔均匀排布,形成一个直径1公里的大圆环,远远望去宛如平放在高原上的一串珍珠,被当地居民形象地称为“千眼天珠”。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何冬健 通讯员 肖乐10月30日,之江实验室联合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共同打造的天文大语言模型AstroOne在中国天文学会2024年学术年会上首次亮相。AstroOne在中国天文学会2024年学术年会上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