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高血压、脑卒中等疾病一向被认为是“老年病”,患病群体以老年患者居多。然而,近年来,一些二三十岁甚至十几岁的年轻人也患上了这类疾病。“老年病”年轻患者为何增多?怎样加强提前干预管理?快来看专家怎么说!
提到糖尿病,大部分人的第一反应还停留在这是一种“老年病”,但其实糖尿病离青年人并不遥远。目前,我国18-29岁、30-39岁人群的糖尿病患病率分别达到5%和6.5%,甚至出现十多岁的“小糖人”。参考文献:[1] Wang L, Peng W, Zhao Z, et al.
据全球疾病负担数据库,从 2010 年到 2019 年,中国 20 至 35 岁的 2 型糖尿病患者发病率升高,其中男性“糖人”在十年间每 10 万人增加了 142 名,而女性“糖人”每 10 万人增加了 33.7 名。
最近同事接触了一个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患者,小伙今年26岁,身高180CM,体重130KG,体重指数BMI=40,属于重度肥胖了。家庭条件很好,喜食油腻食品,平时吃饭大部分都是外卖,每天都要吃上红烧肉罐头,渴了喝饮料。
你好,这位朋友晚上好,年轻人得了糖尿病确实很可怕,这个主要体现在多个方面?从你确诊糖尿病的这一天开始,你就需要开始进行饮食控制了,高糖的水果,饮料,蛋糕,糖果,各种油炸食品,熟食,火锅,烧烤,酒类,从这一刻开始,你就不能吃喝了或者得少吃喝,这对于馋嘴的朋友们,这可能是一个非常残酷的现实。
N海都全媒体记者 林宝珍26岁的福州姑娘小萱(化名)在18岁时就查出Ⅱ型糖尿病,还合并高脂血症、脂肪肝等代谢紊乱疾病。近年来,控制饮食、加强运动、药物治疗等方法她都试过了,可血糖就是降不下来。小萱的体形一直偏胖,体重指数(BMI)达27.3,腰围93厘米。
近年来,年轻人的健康问题日益引发关注。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慢性病呈现出发病年轻化的趋势。年轻人应如何呵护自己的健康?本版今起开设“年纪轻轻,也要小心这些疾病”栏目,聚焦年轻人遇到的常见健康困扰,提问题、给建议,帮助年轻人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敬请关注。
每年的11月14日是联合国糖尿病日。今年的主题是“了解风险,了解应对”,旨在提醒人们预防糖尿病的重要性,同时强调该病对生活的影响,并鼓励人们改善生活方式预防和管理糖尿病。糖尿病和结核病常被人称为“姐妹病”,当糖尿病遇上结核病,可不只是“1+1=2”的简单叠加,其危害后果不可小觑。
虽然没有糖尿病家族史,但年仅26岁的白领张彻最近却被确诊为2型糖尿病患者。在传统认知里,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一直是老年群体的“专属”,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被这些慢性病所困。在社交平台上,“糖尿病开始拖垮年轻人”的话题引起不少网友的共鸣。
“一个月以来,我时常口渴、尿频、尿多,视力还出现模糊,体重也在下降。”近日,22岁的广州市民小刘(化姓)身体出现了异常,听过他的描述后,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下简称“南医三院”)内分泌代谢科医生对他进行了空腹血糖检测,血糖值竟高达28.
提及糖尿病,想必大家并不陌生。作为生活中常见的慢性疾病,近年来发病人数逐年增长,且越来越趋向“年轻化”,甚至青少年儿童。今天是“联合国糖尿病日”,儿童青少年群体在生活中该如何预防和管理糖尿病?记者采访了绍兴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医生,为市民解答关于糖尿病的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