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读了《毛泽东选集》里的那篇《别了,司徒雷登》后,司徒雷登又在中国有了很大的知名度。1949年,毛泽东写《别了,司徒雷登》的初衷,并不是把矛头真正的针对司徒雷登本人,他只是借钟馗打鬼,以此抨击杜鲁门和艾奇逊政府的对华政策。
而美国的和平调停徒劳无功,赫尔利继史迪威之后再和老蒋吵翻主动辞职,亲蒋的魏德迈拟出任大使又受到中共抵制,刚来中国的五星上将马歇尔正焦头烂额,偶然的机缘,物色到燕京大学担任校长达28年的司徒雷登,而这时的司徒已经是桃李满天下而备受敬佩的70岁老人。
司徒雷登是一个充满争议性的双面人物,他既对中国的教育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也因粗暴干涉中国内政而受到指责。1876年,他出生于杭州,并在中国度过了一个完整的童年,虽是美国人,他却在中国生活了56年之多。
上初中的时候学过一篇课文《别了,司徒雷登》,文章中毛主席运用辛辣的口吻,表面上把这老头讽刺了一遍,实际上是在讽刺美国政府和总统,当时自己还是一个学生,是无法理解本文的意思,只觉得这个老头挺可怜的,我就记得这一句。“使得他‘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没有什么事做了,只好挟起皮包走路。
1949年8月2日,由于美国在华政策的彻底失败,司徒雷登不得不悄然离开事实的故乡“中国”,返回他陌生的故乡“美国”。当时的中国,积贫积弱,百废待举,面临着更加险恶的国际环境,许多人为中美交恶感到遗憾,甚至沮丧颓废。
他的母亲玛丽霍腾,在此之前也曾有过一个未婚夫,是联邦海军军官,在一次战役中不幸牺牲,也因此原因,有了去海外传教的机会,都到了适婚的年纪,约翰,雷登和她很快就坠入爱河,1874年,夫妻二人再次来到了中国,那个似人间天堂般的杭州。
燕京大学是20世纪初由四所美国及英国基督教教会联合在北京开办的大学,也是近代中国规模最大、质量最好、环境最优美的大学之一,创办于1919年,创始人司徒雷登长期担任燕大校长、校务长,他1946年任美国驻华大使,一生中在中国生活了半个世纪,是一个中国通。
朱自清先生是在1948年去世的,病因是严重的胃病,在手术中又遭遇了感染,最终不治身亡。司徒雷登本是同中国有着友好关系的教育家,但是在关键时刻,司徒雷登依然站在了美国人的角度,高高在上的俯视着中国人,在当时的那种特殊的历史背景下,朱自清先生的做法显得尤为悲壮,而司徒雷登,却也彻底的站在了中国人的对立面。
司徒雷登是燕京大学创始人,国府迁台前最后一任美国驻华大使,1949年8月8日,毛泽东写了一篇《别了,司徒雷登》,使得司徒雷登在中国比在美国更知名,他被长期当作是美国对华政策失败的代表人物。对于司徒雷登的评价也褒贬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