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2月2日电(黄浩)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擘画发展蓝图、规划实践路径、作出战略部署,为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
一、IMF预测2021年四季度全球走出疫情的冲击我们现在用“三新”来刻画中国目前的阶段: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新发展阶段是指“十四五”开局,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在十三五规划中提出,包括:创新、开放、协调、绿色、共享。
中国经济在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之后,正在不断地开辟发展的新领域、新赛道。未来,如何为中国经济发展培育新动能?在强国建设过程中,如何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本期节目,特邀全国人大代表、辽宁大学校长余淼杰进行解读。中国网:余校长您好!欢迎您作客中国网《中国访谈》。
题记:本文根据北大国发院党委书记、副院长余淼杰教授在“国家发展”系列讲座的演讲整理。“国家发展”系列讲座已举办30多讲,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推出在线版。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中国之后,又向全球蔓延,同时,中美贸易摩擦也还在继续,这对中国经济构成了叠加性影响。
今年春天,多地的新冠疫情影响了工厂生产和供应链、物流的通畅,外贸处境牵动人心。3月28日开始,上海封控,疫情持续了两个月左右,这对中国外贸和全球供应链影响都很大。上海连续12年蝉联全球集装箱吞吐量第一。
今年年初,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首提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渝未来在哪儿?为此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省政府驻北京办事处、四川广播电视台联合,就成渝经济发展的各类相关问题,在北京对10多位重量级专家学者进行专访,听取宝贵意见。
会议指出,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看到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党委书记、副院长余淼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三重压力与此前提出的“经济增速的换挡期、经济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的消化期”三期压力一脉相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