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好吧,我们就搞一点吧,搞一点原子弹、氢弹、洲际导弹,我看有10年工夫完全可能。以毛主席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高瞻远瞩,审时度势,于1955年1月、1956年5月先后作出研制原子弹、导弹的战略决策。
2021年5月31日,青海大学“三江源生态”一流学科博士团成员在青海省海北州海晏县的原子城参观。新华社记者 张龙 摄新华社北京8月25日电 题:敢于战胜艰难险阻,勇于攀登科技高峰——“两弹一星”精神述评新华社记者温竞华、李国利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笔者在与友人交谈的过程中以及见诸媒体的文字中,不时会发现一些科技问题,很有明确说明的必要,比如"两弹一星"具体指的是什么?宇航员和航天员的称谓是不是一回事? "两弹一星"指的是什么?在新中国的历史上,"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是令国人无比自豪的光辉成就。
张爱萍:“再穷也要有一根打狗棍” 中国启动“两弹”研发,是在1955年钱学森回国以后。他向国务院报送了《建立我国国防航天工业的意见书》,建议中国发展导弹技术。 当时中国在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中,如果要白手起家地发展核武器,首先就要争取“老大哥”的技术援助。
1999年9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对当年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予以表彰,并授予于敏、王大珩、王希季、朱光亚、孙家栋、任新民、吴自良、陈芳允、陈能宽、杨嘉墀、周光召、钱学森、屠守锷、黄纬禄、程开甲、彭桓武“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追授王淦昌、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