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岁的杨先生,平时工作应酬较多,最近半年经常会出现餐后上腹部不适的症状。起初并没有太在意,后来在当地医院通过胃镜检查,才发现在十二指肠乳头开口处,长出来一枚约1.0cm*1.5cm大小的“草莓样”肿物,并且活检病理提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
10月17日,69岁的张大爷从南通市肿瘤医院顺利康复出院。一周前,内镜中心主任田晓锋带领团队成功为他实施了经胃窦隧道十二指肠后壁黏膜下肿瘤切除术(ERAST),手术过程顺利,瘤体完整取出,为患者免除了外科手术之苦。这也标志着市肿瘤医院在内镜超级微创技术上迈上一个新台阶。
引用本文:隗永秋, 周巧直, 李鹏, 等. 内镜治疗早期十二指肠乳头癌的临床观察.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22, 39: 198-202. DOI: 10.3760/cma.j.cn321463-20210901-00377.
最近科里连着发现好几例十二指肠肿物,你认为是瘤的结果是癌,你认为是癌的结果是瘤,病理结果总是给人意外。低瘤+局部高瘤大家还记得6月10日发的这例十二指肠肿物吗?内镜做了6个小时才做完。术前判断是腺瘤,局限在黏膜层。最后病理结果:低瘤+局灶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深度粘膜内。
肿瘤逐年增大,如果不及时切除,一旦发生淋巴结转移或引起梗阻性黄疸、胰腺炎等并发症,将严重威胁生命;但由于肿瘤面积较大加之位置特殊,外科手术需要切除6个器官,创伤极大,术后即便能活着,也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自从五年前确诊为十二指肠乳头肿瘤,南京市民张大爷就陷入了两难之境,整日惴惴不
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切除术联合胆管内射频消融术治疗十二指肠乳头肿瘤合并胆管内浸润的价值。Value of endoscopic papillectomy combined with endobiliary radio frequency ablation for duodenal papilla tumor with intraductal biliary infiltration。
近日,重庆松山医院消化内科收治了一名十二指肠腺瘤的患者,经过多学科会诊为其制定了内镜下微创手术切除方案,术后患者恢复良好,已顺利出院。据了解,39岁的张女士意外发现大便呈黑色,并伴有头晕、乏力等症状,为求诊治,患者及时前往重庆松山医院消化内科就诊。
红网时刻新闻11月7日讯(通讯员 李杰)近日,长沙市第三医院消化内科成功为1例早期肠癌患者实施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手术完整切除了病灶。长沙66岁的谷爹爹在体检做肠镜时发现结肠长了一个比乒乓球还大的肿物,一时非常恐慌。
“感谢您精湛的医术,手术后我感觉非常好,到现在为止都没有感到任何疼痛。更高兴的是将来我可以介绍更多的巴新病人到中国,到上海来,上海的医疗水平医疗服务太好了……”近日,中山医院内镜中心主任周平红教授收到了一条跨越半个地球的患者致谢短信。
来源:【惠州日报-惠州新闻网】随着生活方式、环境的改变及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消化系统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值得重视的是,目前我国发病率前五的恶性肿瘤中,消化道系统肿瘤就占了三个。防治消化系统疾病,任重而道远。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王喆 通讯员 贾立涛、鲁青68岁的汪阿姨(化名)复查胃镜后,悬着的那颗心终于放下了。一年前,汪阿姨在胃肠镜体检中发现,十二指肠乳头部位的巨大侧向发育型肿瘤,环半周肠腔,并且活检病理提示:管状绒毛状腺瘤伴低级别上皮内瘤变。
结肠息肉在大多数情况下大多数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却是结直肠癌的“前身”,目前已明确至少80%-95%的结直肠癌都是从息肉一步步演化过来的,而从小息肉→大息肉→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息肉癌变,这一过程一般需要5-15年,只要在这一过程中发现病变,并及时切除便可以消除后患。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刘千 通讯员 张煜锌陈阿姨本来觉得自己吃得香、睡得好,没什么大毛病,可自从半年前在当地医院做了胃肠镜体检,被告知十二指肠有个息肉后,就变得忧心忡忡了。她在当地咨询了好几家医院,医生告诉她,“这个息肉不好随便切”,因为长得位置有点特别,它长在了十二指肠乳头上。
先给大家分享一个病例:病例:一位59岁女性患者,因“反复中上腹疼痛不适3月”就诊消化科,遂安排胃镜检查,胃镜下十二指肠球部可见一大小约3×3mm隆起,如下图1,放大内镜下观察病灶边界清晰,表面呈胃上皮结构,未见异形微血管,考虑十二指肠腺瘤待排,活检摘除,病检提示:异位胃黏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