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莫言表示,“诺贝尔奖评委主要是因为读完了《生死疲劳》,才把诺贝尔奖颁给了我”。本书开篇讲到土地改革时被枪毙的一个地主,在地府里为自己喊冤,他认为自己虽有财富,但并无罪恶。
读莫言的《生死疲劳》,看尽了中国农村从1950年到2000年50年间的发展变化,也看尽了这片土地上50年里的世间百态与人情冷暖。莫言用魔幻现实主义的写法,为我们勾勒了一幅农村变迁的世情图。地主西门闹在土改时被枪杀,感觉自己虽有财富,但并无罪恶,在阎王殿喊冤。
本文是“丁玥读书”收录的书评读书稿,本号长期有酬征稿,稿酬50-500元/篇,想投稿的朋友可以私信“投稿”查看具体要求,欢迎您来投稿~有这样一部伟大的小说,它让当代著名作家余华先生说起来都很嫉妒,读起来更是毫无疲惫感,如痴如醉。
那些草菅人命、贪图享受的人却一生平步青云,任何一个时代、任何一个民族都无法保证可以彻底杜绝这些现象,这里饱含着一个时代自上而下、处在不同经济水平人民的生活方式,文学家的伟大之处就在于将社会现状以不同的形式还原,给人以精神洗礼,从而让人有更多的勇气直面生活的残酷,我们会发现命运是公平的,谁都逃脱不了人间疾苦的折磨,无论是健康的还是残疾的、无论是富有的还是贫穷的、无论是聪明的还是笨拙的,毫无例外,每一个生命都在这世间痛苦着、挣扎着、哭着、笑着。
莫言用43天写了一部55万字的小说,名叫《生死疲劳》。43年前,他一直想写一部关于因果轮回的奇幻小说,却一直无从下笔,直到有一天在寺庙里看到墙上画着的六道轮回图,一下子便找到了写作的方向与灵感,用43天奋笔疾书下这部长篇小说,却是43年的酝酿。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这个十一过得又很充实,因为读完了莫言的书《生死疲劳》。同时《生死疲劳》的结尾又和《活着》交相呼应,就好像《活着》中的富贵和《生死疲劳》中的西门闹在平行时空共同经历着相似又完全不同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