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爱莲的女儿说,家人也曾帮母亲找过修脚店修脚,但许多店都说没办法 华商报记者 张喆 摄“不疼,不疼……”89岁的王爱莲摸着自己因裹足而变得畸形的双脚安慰着女儿吴银凤。女儿知道母亲是在硬撑着。昨日上午,89岁的王爱莲坐在沙发上,眼睛一直望向窗外。
你肯定听说过三寸金莲,那你有没有亲眼见过三寸金莲呢?我奶奶的三寸金莲只有21公分,这具体核算成多大码的鞋子,我还真不知道,因为奶奶的鞋子都是按照她的脚手工制作的。这是我奶奶的三寸金莲,你是不是感觉特别有视觉冲击?1.奶奶跟我讲她的三寸金莲,没有自豪感,却有些悲伤。
满月那天,林子期终于见到了自己的外婆杨田氏,乡下人称呼外婆为“舅奶奶”。她还是跟记忆里一样的干瘪矮瘦、脸色蜡黄。今儿个许是因为要给女儿长脸面的缘故,还穿了件七成新的灰蓝色棉布对襟袄。因为一路从杨家走到林家,冻得鼻头红红的,此刻鼻孔下还挂着两行清水鼻涕。
妇女裹脚是中国的国粹,是中国人对美的艺术欣赏。不过裹脚这种国粹现在已经彻底消亡了,也许还有极个别百岁老妪还保存着中国最后的国粹,但时日也不多了。人们经常哀叹国粹的消亡,但是对裹脚这种国粹却没有丝毫同情心。
奶奶生于1924年的冬天,在那个没有计划生育的年代,家里兄弟姐妹一共有15人。奶奶排行第八,处于中间位置。这个排行注定了她总是被忽视,从小身体不好,好几次差点死掉!奶奶家在那个年代属于富裕家庭,家里有很多土地,都是请了长工来耕种。父亲在外面经商,很少关心他们这些子女。
“三寸金莲”背后的恐怖照片中国历史上最残忍,时间最长、迫害人数最多的“刑罚”要算是给妇女缠足了。民国以前,妇女从五六岁开始用布缠足,使足只能拇指伸直,其余四指卷附于前脚掌,两足成锥形。以小脚为美,有“三寸金莲”之称。童年缠足痛苦难忍,长大一生走路摇摆,干不了重体力活。
文 | 张清风编辑 | 张清风“既不好看又不实用,古代女性‘裹脚’到底图啥。”都知道裹脚丑陋又残酷,甚至还没太多的实用性,但奇怪的是,封建时期的人们,却仍乐此不疲的推行着裹脚,也不知道他们到底在图些什么。何为裹小脚?裹小脚又称缠足,是古代最知名的陋习之一。
每小平 笔名每牧 每文 长安区作家协会理事 民俗委员会主任 区诗词学会监事 西安市作家协会会员 西安市民盟老盟员联谊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省散文学会会员 省柳青文学研究会会员 办公室副主任 省中国现代文学学会白鹿原分会副会长 省唐诗与杜甫研究会理事 区政协委员 区政协特聘文史员 民盟长安区工委原副主委兼韦曲支部主委 人文地理 方言 习俗文化研究者。
三寸金莲,俗称缠足,民国时期至今习惯称之为“裹小脚”老百姓俗称的“小脚老太太”。北宋文学大家苏东坡先生有诗云:“涂香莫惜莲承步,长愁罗袜凌波去。只见舞回风,都无行处踪。偷穿宫样稳,并立双趺困。纤妙说应难,须从掌上看”。古代许多有名的大文豪都有过赞扬三寸金莲的诗。
裹脚也称之为缠足,是我国古时候的一种陋习,在古代的时候,女孩子到了五六岁的时候,家中父母便会不顾孩子们的意愿,狠心用裹脚布把小女孩的脚趾头连同脚掌包裹起来,经过长年的包裹,小女孩的脚掌会发生变化,逐渐形成脚掌弯曲脚心朝内,畸形的脚掌被称之为三寸金莲,这种陋习在当时的社会上是一种极其极端特别的风气,古时候的女性们上到皇宫贵族,下到平民老百姓,都坚持用这种方式为家中的女性裹小脚,代代相传。
文/图 青寒常听人说那句俗语:老太太的裹脚布又臭又长。当然这句话是比喻,但我是真真见识过的。小时候常常看见奶奶每次洗脚,一圈又一圈的放开缠绕的裹脚布。没量过具体多长,反正一放一缠要好久。每每我都好奇的盯着看,但心里的疑问确是从来没问过。
但现在想来,也不完全是年纪大了的原因,也有因为缠足导致脚变形,不好走路的原因。缠足在中国历史上存在很长时间,具体时间不详,在《宋史》就中有“理宗朝,宫人束脚纤直”的记载,最早的缠足女性来自于宋朝的宫廷内院的歌舞伎,小巧灵活的脚笼罩在华丽的长衫中,随着曼妙的身姿若隐若现,宛如舞动的精灵煞是惹眼,上至皇帝,下至百官都被这种新奇的舞蹈折服。